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腊月二十三

糖瓜粘

作者:王 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2-09 星期五

    腊八后的第15天,当孩子们在自家窗台上看见那包久违的甜蜜——糖瓜的时候,便预示着小年要到了,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每年的这一天,老人们都会给孩子们讲起那个熟悉的传说:从前,灶王爷爷是天宫里的神仙,但因为犯了过错,玉皇大帝一生气就把他贬到了人间,封他做“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掌管凡间的灶火。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下凡后就坐到了厨灶间,观察每家人一年来的生活方式和行事作风,分别把那些好事、坏事都记下来,等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回到天宫给玉皇大帝报信儿。每逢腊月二十三,老人们都说“这灶王爷可是咱老百姓的一家之主!今儿是灶王夫妇上天给玉皇大帝报信的日子,为了让灶王爷帮咱家多说好话、不讲坏话,保佑家里明年避灾躲难,顺顺当当过一整年,就得好好送他们启程”。

    北京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之说。腊月二十三这天,家中的男主人总是按照送亲戚出门的规程,遵循老理儿做得非常周到。男主人经常会在厨房里,对着那一对慈眉善目的画像,点起一对红蜡烛,摆好一盘烧饼、一盘糖瓜和一碗清水。烧饼和清水是献给灶王爷爷、灶王奶奶来回天宫路上充饥解渴的;糖瓜又黏又甜,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甜甜蜜蜜、高高兴兴,只记得好事,另一方面是为了粘上他们的嘴,让他们没办法说出坏话来。快要天黑的时候,男主人将糖瓜放到炉边烫软,然后涂抹在画像上灶王爷爷微微含笑的嘴边,再小心地把画像揭下来,拿到院子里就着燃烧的香烛,一边点着一边念叨着:“灶王爷呀,您可是咱一家之主啊,今儿个您骑着骏马,带着干粮,上到天宫去,好话多多说,坏话不要讲啊,赶明儿下界来多多捎带吉祥,万事亨通啊。请吧……”于是,这一对几乎每天陪伴全家人的“老人家”渐渐化作缕缕青烟飘散而去,被“送上天”。如此,一年拜一次,一次保一年。

    祭灶过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抓起糖瓜塞进嘴里,顿时丝丝甜甜的味道萦绕唇间,留下最纯粹的满足和记忆。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再拉制成扁圆形就成了“糖瓜”。制作时,先在加热的厚底锅里倒上稀软的麦芽糖,然后不停搅拌,在搅拌时转中火再转小火,这时候黏稠柔和的糖团便会飘着悠悠的米香。取出糖团后,放到撒好甜奶粉的案板上,待糖团稍稍冷却,反复揉搓和拉伸,糖团便顺从地在各种形状中转换,一会儿被拽成细长形,一会儿被揉捏成圆团形,直到发白软糯到无比柔韧的时候,再用温热的刀均匀地分割成一个个小剂子,撒上一层薄薄的甜奶粉,这时特别像缩小版的南瓜蛋。放凉之后,糖瓜凝固得圆润而坚实,放进嘴里,酥、香、甘、脆、黏,让人欲罢不能。

    好吃的东西在人间是“味”,等上了天就变成了“道”,老百姓的食物经过上桌祭拜神明后,往往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这不仅是人们度过节日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渠道。

    在北京,祭灶的物品里不仅有糖瓜,还有关东糖。关东糖也叫“灶糖”,有的因为外面蘸有芝麻,又叫“麻糖”。关于关东糖的由来,据说是满洲客商从“关外”(东北地区)随着东北特产一起贩运到北京的。外观上,不像糖瓜那样圆润,关东糖更像一根根坚硬的小棍儿;口感上,不像糖瓜那样中间疏松有空隙,关东糖更加紧密结实,味道偏酸,别有一番滋味。北京有句老话儿:“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煮饽饽。”这句老话指的是在旧社会,腊月二十三这天正是债主们急着催债的日子,负债的穷人们东躲西藏,随时处在惊慌和恐惧的状态中,根本没有心思品尝关东糖的滋味。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灶王爷爷咂摸着甜甜腻腻的味道走远了,忙忙叨叨又兴高采烈的日子终于来到眼前。正所谓“家无虚丁,巷无浪辈”,腊月二十三过后,便意味着人们将要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辞旧迎新、迎祥纳福。

    按照惯例,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之后,人间就剩下一些值班的小神看管着各处的秩序,人们便趁这个时候清扫整理自家的屋子,因为这个时候就算是翻箱倒柜地折腾或者满屋灰尘也不用担心会冲犯了家里的神明。

    这一大扫除最初被称为“扫年”,最早起源于一种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吕览注》中记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这一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年末的卫生大扫除。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经过历代相传,春节前大扫除的习俗得以形成并延续至今。

    按照北京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所以春节前的扫尘便被赋予了“除陈布新”的含义,百姓们借此意是要把一切晦气、穷气、秽气统统赶出门外。北京家家户户都要进行里里外外的打扫,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条条胡同里,到处都洋溢着勤快搞卫生、欢喜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结束后,人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家的大门上端端正正地贴好门神,以求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有的家门前会挂上迎春对联和寓意“万象更新”“连年有余”“富寿平安”的年画。一进入胡同,总给人感觉好像办起了民俗画展,浓郁的艺术氛围关也关不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2月8日 总第317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