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1954年:湖北田间地头的“春节联欢会”

作者:党 萱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2-11 星期日

    进入腊月,年味儿愈来愈浓烈,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购买新衣,而除夕夜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更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早在1954年,湖北就举办过一场热热闹闹“春节联欢会”。这场“春节联欢会”,从正月初一演到了正月十五,从平原唱到山坳,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地区。

农民兼职当演员

1954年,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对春节农村剧团活动调查的报告。

    1954年“春节联欢会”,参加演出的没有大剧团的名角,全是来自民间剧团的农民演员。民间剧团是由当地爱好表演的农民自发组织的。虽然这些农民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但是表演起来认真细致、富有生活气息,毫不逊色于专业演员。有的民间剧团在全省都很有名气,大别山区的浠水县,走出了多个享誉全省的民间剧团,有白石乡剧团、巴河剧团、盘龙剧团、七里铺乡剧团等。

    民间剧团的农民演员大多数身兼数职,有的编剧、导演、演员一肩挑;有的上台时是演员,下了台就是服装师、化妆师;有的这场戏是主角,下场戏就跑龙套。因为演职人员都是农民,所以每次演出前的排练很辛苦。白天他们要在地里干活,晚饭后才开始排练。一般情况下,他们要排练到深夜才回家,第二天还得去地里干活。演员的家人们对他们参加排练演出态度不同。有的家庭见自家人如此辛苦便主动分担下农活,有的家庭则会觉得他们有点不务正业。浠水县白石乡的吴仕珍加入剧团后,一直担任主要角色。吴仕珍的家人非常支持她参加演出,不让她干很重的农活。有时,吴仕珍排练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起得较晚,她的婆婆便主动把饭做好。同乡周永和就没这么“幸运”,他为演出排练耽误了农活,便遭到父亲的埋怨:“紧搞、紧搞,搞莫斯!(总是去、总是去,搞什么名堂!)”像周永和这样家里不支持演出的不在少数。即便是这样,大家对演出的热情还是很高。

    在这些农民演员中,很多人是文盲,这给排练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甚至出现过演员边排练边学识字的现象。一场汇演下来,很多农民演员基本上可以达到看懂剧本的程度。尤其是广大妇女,通过参加演出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化水平。剧团的农民演员不仅能演戏,还会干戏中人物干的农活。浠水县的盘龙剧团是在土改刚开始的时候成立的,那时的演出以舞台为中心。后来听取群众意见,剧团把舞台搬到了田间地头,当时称为“从舞台到广场”。演戏不搭舞台,不受场地限制,这让演出更加灵活机动。同时,剧团还成立了一个流动宣传队,用实际操作配合演出内容。有一年,剧团鼓励农民抗旱排了一出《水翻山》的戏,流动宣传队里一名范姓队员是干农活的好把式,他便利用演出的空隙组织大家用戏里的方式车水灌溉庄稼。

看戏能解决问题

20世纪50年代,春节群众文艺汇演节目中的“蚌壳精”。

    1954年2月3日是大年初一,湖北黄冈、荆州、襄阳、黄石、孝感、咸宁等地锣鼓喧天。只要有锣鼓响起的地方,就会被乡亲们团团围住,看采莲旱船摇摆,听采莲调婉转悠扬;赏蚌壳精舞动跳跃,一张一合惹得心里爱。直到大年初四,“春节联欢会”的大幕才正式拉开。各个县的节目丰富多彩:有老年人爱听的老戏《天河配》,还有小孩爱看的皮影戏《武松打虎》;有传统的“采莲船”,也有新编的“蚌壳精”;传统节目踩高跷、舞龙耍狮更是必不可少。

    戏剧是“春节联欢会”的重头戏,剧目内容丰富,深受大家欢迎。其中反封建内容的有《美人计》等;宣传拥军优属的有《好军属》等;宣传卖余粮的有《送公粮》等;宣传增产节约的有《新嫁妆》等。

    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农民朋友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解决了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年前,有位张姓社员到乡里开会,会议总共4天。当会开到第二天时,他听到国家动员农户卖余粮,把钱存进合作社的事情后,吓得跑回了家。在农民传统思想中“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意识根深蒂固,除非遇到大事才会主动把余粮卖掉,现钱也是攥在自己手里,对于把钱存到别处总是心存疑虑。春节期间,这位张姓社员在“春节联欢会”上看了《爱国人家》以后,深受感动,出了正月,他就把家里的1600多斤余粮卖给国家,还从卖粮款中拿出60多元存进信用合作社。后来他逢人就讲:“开会不如看戏,看戏更解决问题。”

拆下门板搭舞台

    这场“春节联欢会”深入很多偏远地区,以至于有的村庄没有演出的舞台,热心的乡亲们就干脆把自家门板拆卸下来用于帮助搭建舞台。演出结束后,乡亲们久久不愿离去,高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更有甚者,把剧团团长锁在屋里不让走,只是希望能再多演一个节目。还有更为热情的乡亲,在演出散场后拉着演职人员到家里“过夜”。“过夜”并不是休息,而是请演员到家里吃夜饭,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宵夜。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家家都不富裕,但是热情的乡亲们依然把家里仅有的腊鱼、腊肉拿出来招待演职人员,甚至启出珍藏的陈年谷酒。酒酣耳热之后,乡亲们便起哄让演员们“来一个”。演员们当场表演,乡亲们也纷纷参与。

    春节期间,追着民间剧团到处跑的乡亲大有人在。有的人摸黑赶十几里山路,只为看一场演出;有的干脆提前到有演出村庄的亲戚家借宿;小脚的奶奶们走不动,就让儿孙们抬着去看。

    这场“春节联欢会”不仅丰富了湖北省各地农民的生活,还给省里选拔优秀的演艺人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春节联欢会”结束后,联欢会上的优秀节目又集中到武汉再次汇演,并推出了最佳剧目及演员。

    文中所示档案由湖北省档案馆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2月9日 总第318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