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家乡处处皆美景心中浓浓不舍情

作者:何兆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3-09 星期五

回家 李 聪/绘

    有道是“父母在哪,家就在哪,年也就在哪”。2月15日大年三十,春节长假开始。当天早上,我就带着妻子和刚满1岁的女儿驱车回到了我的老家安徽省宿松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陪伴父母一起过年。

    新年处处新气象。假期中,漫步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我一边感受着浓厚喜庆的节日气息,一边感受着家乡和家乡人生活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大家在欢度佳节、互相拜年问候的同时,又在准备着踏上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见面畅谈新时代

    春节是万家团圆之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家在互相拜年问候、询问各自去年的收获和新年打算的时候,谈得最多的就是党的十九大带来的新变化。

    大年三十晚上,给村里长辈拜年时,村里的老教师、老党员跟我谈起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些理解和意见。大家围绕着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出点子、想路子。看到他们纷纷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建设发展中来,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村民们还告诉我,村里的财务和村务一直是他们关注的热点。以前,村民们对这些信息根本不了解,村内账目不透明,他们就算申请查看都不一定能看到。现如今,村民想看到的都能看到,想了解的都可以了解到,村级信息公开平台中设置了公用设施建设支出、低保户审批、村民建房审批等村民关心的村务内容,这些公开内容详实具体、全面准确,与村民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乡村振兴催人进

    在我家门前公路的南侧,去年国庆就落成并已投入使用的村党群服务中心矗立在绵绵春雨中,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村民的文化乐园也同步落地。村里的农民文化大舞台刚建成不久后,就有一班人组织在这里唱了一台戏,让村里的群众大饱眼福。平日里,劳作之余,周边村民就到这里来跳跳广场舞、散散步。

    门前的路上,车来车往,跑得欢快。这也得益于村里成功实施了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对原来的道路进行了拓宽。村里还多方筹资,在村组之间修了水泥路,连接着村道,过去常见的拥堵现象已不复现。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嘹亮,犹如春雷般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当前正是农村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将继续奋发进取,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环境整治显成效

    在穿村而过的公路两侧,家家门前都放有崭新漂亮的蓝色垃圾桶,用于收集各家各户的生活垃圾,与大门两侧张贴的大红春联相映成景。夜晚,两边的路灯都亮起来,又是一番风景。

    其实,在乡村悄悄发生着的各种变化不止于此。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烟花爆竹明显燃放得少了很多。村里的党员干部们都签了承诺书,倡导文明新风,不放、少放烟花爆竹。少花钱、少污染、少噪音,大家都觉得改用其他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也挺好。

    “又来红包了,又来红包了!快抢、快抢!”大年夜里,晚辈们围坐在一起,欢快地在家族微信群里抢着红包,观赏着正在直播的精彩春晚节目,享受着节日的欢乐。渐渐长大的他们,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成长在新时代的阳光下。

    美好的时光总是一晃而过,儿时记忆中的乡村已变成脑海里一个鲜明的符号,唯一不变的是关于我童年生活过的乡村田野的记忆。这次过年回老家,作为游子的我深刻感受到,留住乡村记忆、呵护乡村记忆、活化乡村记忆,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游子因未能留住乡愁而造成的情感伤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我相信,我们美丽的家乡将更加宜居宜业,将会发生更大、更深层次的变化,更加让人期待。

    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8日 总第319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