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青山有幸埋忠骨 抗日将士之楷模

——最年轻的红军军团长寻淮洲的故事

作者:颜文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3-12 星期一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高级指挥员——寻淮洲。他曾是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担任红军师长,20岁任红军第21军军长,21岁升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团军团长,22岁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在中央苏区,他参加了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两次入闽作战,因战功卓著,曾荣获中央军委特别嘉奖。寻淮洲的一生辉煌而短暂,牺牲时年仅22岁。

少年胸怀家国志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社港区莲溪乡黄狮塘(现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一个贫农家庭,幼时体弱多病,4岁时仍不能站立行走。因家庭贫困,直到9岁,他才在族人的资助下上学读书。

    1925年,13岁的寻淮洲考入莲溪乡立高等小学校。他在学校的习作,虽然笔触尚显青涩,但眼界开阔、志向高远。寻淮洲在作文《现在的我》中写道:“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吗?但是我们要既想做些事业在生时,当着这做学生的时候,对于以前怎样是小孩子,将来怎样为大国民,这些事业,也不可不酌量一下,我现在的年纪,虽不是当大国民的时候,也不是当小孩子的时候了,所以我在这个学期内,对于学业上,应该致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联系,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少年寻淮洲已经开始追寻人生的远大理想,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立志为国家、为人民“做些大事业”。为了这一理想,寻淮洲决心从学业、身体、办事多方面磨炼自己,努力增长才干和见识。

    在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寻淮洲一面关心时事、学习有关革命的知识,一面参加儿童团、学生联合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寻淮洲积极参加进步组织的反帝反封建活动,成为当地学生领袖,并在实践中对革命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自己的见解。他在作文中曾介绍法国大革命,称这次革命“是全世界由君主专制改为民主共和的第一次”。

浔淮洲在莲溪乡立高等小学校读书时的作文本封面及作文 湖南省档案馆藏

    与同龄人相比,寻淮洲在思想方面显得更加睿智和成熟,正在青春年少的他对当时的世界形势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如何改造世界有了自己的想法,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作文《个人革命的可贵》中,他认为“革命的意义,是革除腐劣而建新优:如社会黑暗,便起社会革命;政治腐败,便生政治革命”,并且进一步提出要进行“个人革命”,“要我们四百兆同胞,各人将各人的坏事革掉。照这样想来,国家还有什么歹人来争权夺利呢?”

    寻淮洲明确认识到,革命是为了救国。他在《民国的国民应否还抱定忠字》中提出,人人都要忠于祖国,“忠字的价值,自君主专制推翻以后,要算是一落千丈了,现在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糊(胡)行乱动,总说是要取消忠字,他们以为到了民国。对于近代以来我国领土主权遭到列强侵略、瓜分的现实,寻淮洲认为“无非因我国人民的知识浅陋,没有团结的思想所致”,在《对于农民协会的我见》《对于浏北学联会应否加入的我见》提出“多设平民学校”“启迪民智,以此救国”。他对于“全国频年骚扰,不但天灾流行,水旱交至,群民失所”的国内现状表示担忧,认为“都是那万恶的军方和野心的武人”所致,在《平江的兵变》一文中对邻县平江的国民党部队哗变痛加批评,在《今年双十节的感》一文中号召国民起来打倒军阀。

红军小将屡建功

    1927年,15岁的寻淮洲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寻淮洲作战勇敢,屡建奇功,从副班长、代理排长、连长升至红12军34师100团团长。

    1929年春节,红四方面军在江西瑞金的大柏地与尾追之敌刘士毅部的两个团展开激战。战斗中,寻淮洲率领全连猛打猛冲,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当武器。他的左肩受了伤,自己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包扎好,又继续指挥连队追歼敌人。

    战斗过后,部队在遂川休整。31团团长张子清与寻淮洲商议,经过大柏地一战,红军的武器装备比较紧张,准备派寻淮洲带领20名战士去当地一户反动土豪家夺取枪支。据侦察,这户土豪的家距离遂川城约15公里,家里有10条枪,但家丁众多,附近还有国民党的正规军驻守。寻淮洲对张团长说“那个土豪离我们这里有几十里地,去20个人,行动不便,容易走漏风声,我一个人去就行!”这时的寻淮洲只有16岁,年纪小、身板瘦弱,却是艺高人胆大。他穿上向老乡借来的一身放牛娃的破衣衫,带着一条麻绳、一个杀猪用的铁钩子、两支驳壳枪和两枚手榴弹,只身一人冒着寒风、顶着大雪,向土豪家出发了。寻淮洲到达土豪的宅院时已是深夜,当时,住在厢房里的家丁都已进入了梦乡。寻淮洲翻墙进屋,一把抓住卢姓土豪的衣领,用手枪顶住头,命令他老实点,说自己带来了3个排的人,只要一有枪声,就会冲进来杀死他的全家,土豪只好乖乖地让家丁把枪送到寻淮洲面前。寻淮洲扛着缴获的10支枪,命令卢土豪把自己送出村子。临走时,他还故意喊道:“一、二、三排,跟我撤!”就这样,寻淮洲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土豪的10条枪,圆满完成了任务。

血战皖南殒将星

    1934年7月,红7军团奉命组成抗日先遣队,寻淮洲任军团长。他率部从江西瑞金出发,行程3200多公里,转战闽、浙、赣、皖4个省几十个县。

    8月6日,寻淮洲指挥红7军团在闽江下游的横田和水口之间成功抢渡闽江。中央军委发来嘉奖电,授予寻淮洲二级红军勋章。16日,红7军团在他的指挥下,沿闽浙边境向闽北前进,出其不意地攻克福安县西北的穆阳镇,歼敌数百人;接着在浙西南击溃敌一个保安团,攻克庆元县城;又乘胜进军,在竹口打垮敌两个浙江保安团,俘敌200余人。

    在“左”倾军事主义的干扰下,9月9日,红7军团被迫离开闽北向浙西开进,敌人以优势兵力加紧了围追堵截。面对极其困苦的处境,寻淮洲以英勇顽强的精神,指挥红7军团深入敌后,积极作战。12月14日,在皖南太平县谭家桥战斗中,敌人数倍于我,寻淮洲不畏强敌,亲率部队抢占制高点,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2岁。当地群众与红军游击队一起,将寻淮洲遗体葬于茂林附近的蚂蚁山上。

    1938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在陈毅司令员率领下,踏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足迹向江南敌后进军。他们在茂林西边的荒山坡上找到了寻淮洲的荒冢,陈毅为寻淮洲亲笔撰写了墓志铭:“青山有幸埋忠骨,寻淮洲同志是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9日 总第3191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