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抹永恒的蓝

作者:张小雪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3-27 星期二

    《榆树村杂记》书中的扉页是一张老照片,泛着微微的黄。照片中的人物就是作者汪曾祺,两鬓苍苍,像被风雨摧残过的舟般支离、沧桑。可这垂垂老矣的人,为何脸上却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就像他写的这本书一样——饱经磨难,却读不出辛酸;饱含智慧,却散发着童真。

    全书篇篇美文,均引人深思,尤其是《随遇而安》一文。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如若惊雷。让人想到10年里牛棚外的黑夜,批斗会的狼藉。

    有这么一个人,一边干苦活一边夸口自己多么威猛;一边挂着屈辱的牌子,忍受无理的批斗,一边却想着晚饭要不要加个苹果……这个人就是汪曾祺,纵使乌云密布,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抹光。那抹光,淡淡的,像小孩微笑时脸上的红晕。正是这淡淡的红晕,指引着我读完了这本书。

    书中无非是些许琐事,却被其渲染得多彩而有趣。我想,除本身精妙的文笔外,这本书之所以难以忘怀,更在于汪曾祺独特的人生哲学。

    牛棚里的夜阴郁而无边,是什么力量使其熬过了摧残?批斗场上的叫骂激烈却空洞,是什么力量使其依然欢欣如初?“从没有什么力量。”我听见书中的声音说,“有的只是安好”。

    是啊,有的只是安好。人生路漫漫,难免有坎坷与磨难;日月会交替,黎明总会来临。

    有些事,我们改变不了,就像汪曾祺两颊的苍鬓;有些事,我们可以保持,就像他脸上孩子般的笑颜。有人说,汪曾祺像火,在寒冷的夜中,依旧闪耀希望。而我说,汪曾祺是水,无形却晶莹、澄澈的水!水以无形,而无以不能。没有人能打败水。最毒的拳,击不裂水;最利的刃,也劈不断水。

    因为,水总是那么晶莹、澄澈。遇上壶,它就化为壶;遇上杯,它就化为杯。水从不害怕,因为它明白,那一天终将到来——随着和煦的朝阳,它会慢慢地升起,乘上风的列车。

    路途中,它不会轻松简单,任何一丝寒风都会使其发生变化,再一次坠入大地。可它依旧不害怕,因为它一直都知道,它会再次迎来风的呼唤,阳光的温暖。

    它会来到那个地方,梦中的归宿。那是一片蔚蓝的天堂,海鸥在空中翱翔,波涛冲洗着金色的沙滩,沙粒在阳光下闪耀光芒……

    那是大海,是蓝色的故乡,是水珠的梦。我尊敬汪曾祺,因为我尊敬海洋;我尊敬海洋,因为我尊敬水;我尊敬水,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一抹永恒的蓝。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3月15日 总第319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