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从“起飞”到“降落”

作者:应 琰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4-11 星期三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翌日,恰逢台风过境,整个华东地区笼罩在巨大的低气压下,沉闷而燥热。14时,日本海军航空队18架96式陆上攻击机由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其中9架飞临杭州上空,准备轰炸位于杭州的笕桥空军基地。中国空军第4大队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驾驶霍克-3战型斗机腾空迎战,共击落日机3架、击伤1架,首创中国空军3比0的光辉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因此,8月14日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

    鲜为人知的是,多架参与“八一四”任务的霍克-3型战斗机,是由我国自己的企业——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以下简称“中杭厂”)制造的。中杭厂从1934年建厂到1942年解散,虽然建厂时间不长,但历史辉煌:它曾是我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培养出了一大批航空工程师,它还曾为飞虎队组装了第一批99架P-40战斗机,并为其提供日常维护和修理……它几经沉浮,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和全民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筑 基:“航空摇篮”育巧匠

    九一八事变后,为抗击日军入侵,国民政府把发展中国军用航空制造业提上了日程。1933年12月,孔祥熙代表国民政府与美国联洲航空公司代表威廉·道格拉斯·鲍利在南京签订了成立中央飞机制造厂的合同,决定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北面建造一处占地5574平方米的工厂,以从事飞机部件、设备制造和对飞机进行组装、修理等。

    中杭厂一经建成就成为杭州最大的现代化工厂,它配备了当时最为先进、齐全的现代化生活设施,堪称“国内一流”。该厂不仅有独栋别墅、公寓楼供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居住,有可供休闲娱乐的俱乐部、游泳池,电灯、电话、自来水也一应俱全,到了冬天还能享受暖气供应,且企业内部办有医院、幼儿园和小学等。此外,员工薪资也相当诱人,当年该厂新学徒的工资是20元,到抗战爆发时达到30元左右,一些有经验的师傅月薪能超过100元,而当时社会上一名普通职员的薪水也只有20元左右。

    先进的硬件设施加上令人羡慕的薪资水平,吸引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前来工作,中杭厂为我国早期航空事业培养出了一大批素质高、技术好的航空工程师。1934年,钱学森考取了公费留美航空专业后,在中杭厂当了近一年的实习生。当时,担任中杭厂首任监理的王助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是美国波音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有“波音之父”之称。王助非常喜欢聪慧好学的钱学森,并多次教导和鼓励他要重视工程技术实践和制造工艺问题,还以私人名义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主任亨萨克教授取得联系,为让钱学森提前赴美学习进行沟通安排,虽然后来因留学证书迟迟未办妥,依然按原计划出行,且两人在相处之中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1940年,王助写信给尚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物理研究的钱学森,告知他国内的情况,希望他回国效力。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钱学森15年之后才回到祖国,但这封信却是其回国的重要原因之一。钱学森在晚年曾写下对自己影响深远的17位前辈,王助便是其中之一。

起 飞:排除万难为抗战

    中杭厂在建厂之初面临着重重困难,经过员工们的通力合作,克服了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各种难题,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由于材料有限,当时的飞机机翼主要是木质结构,但是木质机翼在腾空后阻力太大,大大削弱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战斗能力,在经过多次讨论与研究后,中杭厂的工程师们决定就地取材,将木质机翼骨架合拢后,手工在机翼外面包裹坚韧的杭州特有的厚质蚕丝布面料,最后再喷上特殊油漆,保证了木质战机的正常出勤;为了制作飞机机头外罩,工人们也动了不少脑筋,因为当时的中国没有足够大的冲压机来完成机头外罩的制作,而把这么大的材料从国外运过来更是天方夜谭,工人们就集思广益,想出了一个办法:先做一个机罩大小的木制内芯,再用薄金属片旋转着顶向木芯,然后用木条挤压金属,最后制造出一个和机头一样大小的金属罩,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当时,建造飞机的材料很多是从国外进口,再从上海运到杭州,由于飞机的材料复杂且结构巨大,运输十分不便,中杭厂就直接把火车的铁轨接到了中杭厂车间门口,这样从上海运过来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一站式到达车间……而这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制造出质量过硬的飞机,用来打击日本侵略者。

    从1934年8月开工到1937年8月的3年间,中杭厂共生产完成各类战斗机、教练机、轰炸机、攻击机等235架。

降 落:辗转西迁写壮歌

    1937年8月,杭州沦陷。中杭厂先西迁到湖北汉口,后又辗转至中缅边界的云南瑞丽垒允重建工厂。说到中杭厂在垒允的这段历史,不得不提到一位美国医生——西格雷夫。他曾任中杭厂垒允厂区的医院院长,是位医术高明的全科医生。1940年,日军战机偷袭垒允工厂,使工厂瞬间变成一片火海。当时还在与该厂区一江之隔的缅甸南坎医院的西格雷夫医生和夫人,冒着炮火带领近20名护士赶来救护医治。西格雷夫坚持连续做了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手术,其中,有一位怀孕8个月的孕妇受伤,经检查发现其腹部左侧有一个很小的弹孔,流血不多,看上去并无大碍,但西格雷夫凭借丰富的经验断定弹片打进了她的身体,立即为其实施了剖腹产手术。当孩子从母体中被抱出来时,人们看到孩子右脚背上有一道弹片划过的痕迹,若不是西格雷夫及时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中杭厂遭到轰炸后,总裁威廉与时任中国空军顾问陈纳德等游说美国政府和国会,要求派出退役、预备役空军和地勤人员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各方努力,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意派遣“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称“飞虎队”),以中杭厂签约员工的身份来华参战,并将100架P-40战机(其中1架在运输过程中落到海里,实际组装为99架)提供给中国。中杭厂的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以平均两天组装1架飞机的速度,为飞虎队秘密组装了这批战机。飞虎队驾驶着中杭厂组装的P-40战斗机,仅8个月就击落日机298架,击毁地面敌机150多架。在此期间,中杭厂的技术人员在云南、仰光两地全面负责对飞虎队战机的维修和地勤保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缅甸仰光,切断了我国的西南补给大动脉——滇缅公路,向中缅边境长驱直入。1942年4月,日军离垒允仅百公里之遥。27日上午,时任中央飞机制造厂监理的钱昌祚和新经理曾桐召集全厂员工,宣布撤退事宜。5月1日下午,全厂人员撤退完毕。为防止军用物资、器材等落入日军之手,钱昌祚监理命警卫队开始焚烧、炸毁所有飞机厂的器材、设备和厂房设施,并亲手焚烧了监理官舍。一时间,全厂爆炸声惊天动地,火光冲天。当时被焚毁的飞机器材价值美金300多万元,建设费用100多万元。几日后,国民政府航委会作出了解散中杭厂的决定。从此,中杭厂退出历史舞台,在战火中徐徐“降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4月6日 总第320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