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成都档案:老成都彩票 大洋三元博一万元

作者:杨晨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04-18 星期三

    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最早由官方发行的彩票,是在晚清光绪年间,最早的而是上海发行的“江南义赈彩票”;最有名气的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批准发行的“湖北签捐彩票”和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奏办湖北签捐副票”。

    在清末民初的老成都,买彩已成流行风尚,只不过当时彩票叫“券”,如“公益奖券” “慈善救济副券” “航空公路建设奖券” “法商慈善奖券”等。发行种类和玩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大家一夜暴富的“追求”未变。成都市档案馆保留的相关历史资料,可以一窥老成都人的娱乐精神。

发行3万张每张大洋三元

    裁剪方正,绿底黑字,以红着重,配满花边,成都市档案馆内,现存一张发行于1931年的老成都公益券,其发行量达3万张。

    公益券上要素一应俱全,发行日期,中奖号码,彩票期数、价格,以及兑奖规定等都有详细展示。比如中间方框,即该彩票的简章摘要中明确写道:“每期中奖券其兑奖日期自开签后三日起以六个月为限,过时不兑即作为废纸。”一旦中奖,奖券丢失了也不允许挂失。

    在此公益券的左右侧写有“每张大洋三元”的字样,这样的彩票价格让穷人望而却步。据成都市档案馆编研人员介绍,《成都通史》曾统计1931年成都各业工人工资,普通劳力工人一月工资为5-20元。据调查统计,1932年,成都市民每日生活费平均3角左右。

    发行量这么大,价格这么贵,博彩者多吗?傅崇矩在《成都通览》中介绍,“每次开彩,毫无弊窦”,可知当时彩票发行的火爆程度。“因为奖金设置很诱人,一般发行量较大的一等奖一万元,小奖也有百元,人人都有发财梦。”四川民俗学家刘孝昌表示,清末宣统年间的地图,甚至会标识出“兑彩所”,以方便彩民。

    为了体现彩票的公正性,彩票的发行方会特别向彩民保证“秉公经理,昭信大众”,意思是保证把活动办得公平、公正、公开,请大家放心购买。

发行彩票成为一种财政来源

    说到老成都时期的彩票发行方,刘孝昌介绍,有官方层面,也有民间行为,种类多样,赈灾奖券、建设奖券等层出不穷。清末,由于淮河泛滥成灾,官府拿不出赈灾款,经商人申请成立公司发行彩票,约定将发行彩票所得款的四分之一用于赈灾,称之为“江南义赈票”,又称“江南票”。

    “四川彩票发起于光绪三十一年冬,由上海传入四川,诸如江南义赈票的赈灾票也不少,主要为官方发行。”刘孝昌说。

    到了民国初年,彩票风行。自1912年,政府先后发行了多种彩票,用途涉及广泛。有为筹集军饷,以“慈善” “善后”等名义发行的彩票,“公益奖券” “慈善救济副券”;也有政府为筹集发展航空筑路经费,多次发行的“航空公路建设奖券”,还有救济难民的“黄河水灾救济奖券”和法国商人在当时发行的“法商慈善奖券”等。

    成都市档案馆保存的这张彩票,抬头写着:“成都市公益券正券”,符合时代特征。成都市档案馆编研人员介绍,公益彩票发行目的是政府“推广市区内慈善、公益、卫生、交通各事业及提倡改良各种建筑”,发行彩票所得利润将全部用于市政建设。

    成都市政府是1928年改市政公所成立的,负责市内交通、劝业、教育、卫生、慈善、市场管理、道路、水道沟渠等各项事业。但四川遭受军阀混战,各种税收大多被军阀瓜分,发行公益彩票成为市政府的一种财政来源。既然发行彩票可以发财,各路军阀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种机会。在四川的军阀们常以修路、修桥、建公园等民生项目为名,发行彩票,中饱私囊。

彩票玩法分看单对号和现场摇奖

    老成都时期,彩票玩法十分单一。先预售彩票,上面有用作兑奖的数字,到了开奖时间彩民就带着彩票去碰碰运气。

    一种开奖形式是公布对号单,成都市档案馆还保存着一张市政奖券第一期的对号单,上面清楚罗列着每一组奖号所对应的奖金。例如成都市档案馆的这张彩票,兑奖号码是“89242”。

    另一种方式则是现场摇号,据成都市档案馆编研人员介绍,当时彩票每期开奖都会选择湖广会馆、悦来茶园、群仙茶园等人多热闹的地方,一是让广大民众相信摇奖过程无暗箱操作,二是炒热气氛,勾起未博彩者的欲望。当时彩票的返彩形式,是实实在在的现金,中了奖立刻就兑现派发。

    开奖当日,人头攒动。较空旷的场地上搭起开奖台,配专门摇奖开奖人和摇奖器。摇奖全手动,摇奖器也类似于骰盅。当一个中奖号码产生,最先知晓结果的开奖人故弄玄虚,眯起双眼扫视一下四周后,再慢吞吞吐出答案。随即,台下欢呼哀叹起哄声四起。

买彩趣闻有造假彩票而被抓的

    这份1931年的老成都彩票最先保存在老成都警局的相关档案里,为当时警局案件证据的档案。

    “警局接到人报警,说发现有人伪造彩票、借以兑奖。警局为方便查证,特地保留了一份彩票留作证物。”据成都市档案馆编研人员讲述,在警局调查过程中,嫌疑人狡辩自己是冤枉的,被一名朋友陷害,那位朋友才是伪造彩票的真正罪犯。“至于最后警局如何判决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看出当时的彩票管理确实有疏落之处。”

    求富之心人人有之,不过一夜暴富后,喜忧难了。

    刘孝昌讲述,清末蓉城城内一家药店的抓药匠,就曾被千元大奖砸中。“周围人知道后,纷纷道贺,远在龙泉驿的亲戚也赶来蹭点喜庆。”有好事,当然要办招待,抓药匠备下好酒好宴,打发这些亲朋好友。但其中,不乏开口借钱的,五元、十元等小钱累积,不经意间将千元奖金散了大半。“本来还想买几亩地的,现在又困难了。”不想有人眼红,给药铺当家的高密,说抓药匠偷了抽屉里的钱去买的彩票,害得抓药匠没高兴几天又丢了工作。

彩票简史

    中国早期的彩票出现在清朝,当时称之为“吕宋票”。原因是从吕宋国(即今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贩卖到中国的彩票。是当时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殖民时期发行,却在中国流行,也称为白鸽票、发财票。

    同治、光绪年间,在商贾凑集之所,都出售吕宋票,店面高悬“吕宋彩票出卖”或悬“发财票出卖”。当时的彩票门店为了讨好当时的购买人群,故给门店取名如“飞来福”、“鸿运来”、“大利元”等。

    清朝自己发行的最早的官方彩票,是1898年由清政府批准成立的广济公司,在上海发行“江南义赈彩票”,拉开了自办彩票的序幕。1912年后,政府先后发行了多种彩票,用途涉及广泛。

    1987年7月,新中国第一枚福利彩票在天津市造币厂印制通过验收,并于同年7月27日开始在石家庄、天津、上海等地发行。

    (摘编:张雪)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