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苔花静静开

作者:郑剑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4-27 星期五

    前不久,一位支教老师在贵州一所小学教唱经典古诗歌曲,其中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迅速刷爆朋友圈,让无数人感慨万千,充满正能量。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档案工作者,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努力体现人生的价值,绽放人生的精彩,其中“老馆长”和静就是个典型的事例。

    “老馆长”是我的一个同事,我刚任县档案局局长时,他还是个副馆长,但是馆长空缺。“老馆长”其貌不扬、穿着朴素,双手长满了老茧。然而,他却是业务骨干,工作作风扎实,一天到晚默默无闻地工作。他干了一辈子的档案工作,今年即将退休。当时,馆藏档案还没有数字化,查档必须到库房调卷。10万余卷的馆藏档案对于“老馆长”来说,可都是熟悉的面孔,他连案卷目录都不用翻阅,直奔库房,手到擒来,准确无误。因为这些档案,几乎都是“老馆长”一手整理的。前几年,国企改制,他主动带领一支队伍进驻主管部门,抢救改制企业档案。面对堆积如山、尘封已久,甚至有些发霉的档案材料,“老馆长”却视为珍宝,二话不说,清理、分类、划分保管期限、编目、编号、装订,一一把关。装订机、号码机、归档章、档案盒、归档目录,都在“老馆长”手里运用自如。经过半个月的抢救,整个商业系统改制的企业档案全部规范整理归档并及时接收进馆。如今,这些档案正不断地为原下岗职工办理社保和退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像“老馆长”这样默默无闻、勤奋工作的同志,我和其他同事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为此,我多次向组织举荐这位不被县里主要领导认识的“老黄牛”,使他虽然超龄却最终转正。2017年,国家档案局还为“老馆长”颁发了从事档案工作满30年的荣誉证书。“老馆长”就像苔花,悄然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仍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在兰台。

    静是邻市档案局的一名中层干部。她肢残二级,踩着不平的路,走进了兰台。21岁参加工作至今,她17年如一日,以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欣赏和信赖。在工作和生活中,她任劳任怨、不求回报,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大学毕业后,静取得了软件设计师的职业资格,2010年,她报考了北京邮电大学开办的软件工程硕士班。面对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浪潮,静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应用水平,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市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大梁。没有家人默默无闻、毫无怨言的支持,没有坚韧不拔、水滴石穿的学习毅力,没有对档案工作废寝忘食的热爱,没有对信息化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也就没有今天的静。

    2013年,该市档案局开始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这是一项具有不小挑战性的工作。然而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静毅然挑起了这一重担,开拓出全市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新局面。多少个夜晚,当他人进入梦乡时,静还在挑灯夜战;多少个清晨,当他人从梦中醒来时,静已做好了迎接新一天工作的准备;当他人在周末假日休息时,她在单位为节约预算而绞尽脑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该市数字档案馆顺利投入运行,实现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同步归档整理,确保了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上电子文件的按时归档。市档案馆逐步建成功能齐全、技术完备的数字档案馆。可想而知,这其中凝聚了一个拄着拐杖的二级重度残疾人士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诗《苔》中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很小,不被人注意,但是却能像牡丹那样绽放。这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老馆长”和静,是千千万万普通档案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点点滴滴地铸造着生命价值,绽放着美丽人生!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4月26日 总第321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