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张旧报纸

作者:胡小卫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5-11 星期五

    暗恋,看不见,只能感受得到。可是,你见过一张报纸上的“暗恋”吗?我就见过。

    3年前,我的二叔胡建祁从湖南永州市国有的红旗煤矿下岗了。此时,他已快年满60岁了,出去打工,没有人要,他本身也没有什么技能。偏偏二婶又得了重病,家中花费了一大笔医药费,儿子又要结婚,家中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彼时,有一个战友上门来看望他,得知他的情况后,给他出主意,说现在国家对参加过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有补贴政策,凡是上岗企业倒闭或没有退休工资的,可由当地财政发放特别补贴,每个月最低不少于816元。当然,具体的数额根据各地的具体经济发展情况而定。

    当时的二叔每个月只能领到不到200元的生活费,跟816元比,每个月如果能多领600多元是很有帮助的。他知道我在一家事业单位搞政工人事,于是找到我,让我给他出主意。我答应下来,帮他跑腿。

    然而,当我找到二叔的厂子时,却被告知因为人心惶惶,管人事档案的人跑到广东打工去了,档案室也被盗了,二叔的档案自然也被盗走了,或许被当废纸卖了。也就是说,二叔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相关资料及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档案资料全都遗失了。这下可麻烦了,市人事局说没有相关档案资料,就不能办理申请补贴手续。军转部门与民政部门也无法认定二叔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也就无法办理相关手续。

    手续办理一度陷入困局,二叔一夜间也苍老了许多。这在我的印象中,也是不多见的。

    小时候,我很崇拜二叔,特别是知道二叔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历后。记忆中,在我小时候,二叔英俊潇洒。高中毕业后,爷爷本来已托人安排他到市卷烟厂当工人,当时还有许多姑娘向他抛来爱情的橄榄枝,其中就有当时公社书记的女儿,她是二叔的同学,有事没事就到我家来找二叔。眼看前途似锦,但在从军政策的号召下,二叔毅然报名参军,并主动请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书记的女儿说他傻,跟他拜拜了。但他毫不气馁,在战场上,他作战英勇,多次勇立战功。战争结束后,他也退伍了。

    那时,社会上崇拜英雄,许多学校与厂矿机关单位请他去做报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讲台上的二叔意气风发,英气如虹,让我倍感自豪。后来,他又拒绝县领导的好心安排,为了多挣钱减轻爷爷奶奶的生活负担,去红旗煤矿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可没有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叔在煤矿干了30多年,因为性格耿直,一直无官无职。但他待人善良,平时常常帮助群众,还常捐款给贫困学生。现在,他老了,又下岗了,这样的好人,怎么能让他流血又流泪呢?

    我把情况向市人事局反映了,但人事局的工作人员在同情之余,也表示爱莫能助。30多年过去了,许多事情一下子也弄不清楚。如果档案与相关凭证找不齐,他们也很难办。

    就在这时,二叔的邻居张大婶找到我,递给我一张旧报纸。我一看,是1982年3月18日的县报。而这天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自卫反击战英雄胡建祁同志在我县四中做报告”,有二叔的照片,还有详细的报道。张大婶嗫嚅着说:“不知道这张报纸能不能作为你二叔过去参军经历的证明?”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了人事局的领导。

    没想到,人事局领导连声说:“这就是铁的证据啊,是最好的档案啊!”很快,他为二叔补办了相关手续,又带着我去民政局有关科室,为二叔办理了每个月补贴816元的手续。我还在市档案馆找到了二叔参军的资料,以及二叔在参军前下放当知青的资料。这下,二叔就可以把下放时的经历也算入工龄了。

    二叔的困境一下子就解决了。

    饮水思源,我想起这一切难题的解决,都是因为张大婶的那张旧报纸。可是,张大婶与二叔无亲无故,怎么会保管与己无关的那张旧报纸30多年呢?

    有次碰到她,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张大婶支支吾吾说不清楚,那布满皱纹的脸却莫名其妙地红了。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张大婶也是二叔年轻时的粉丝呢,甚至还可能是暗恋者。

    那张旧报纸,叠起来,也不过是一厘米。在档案工作者眼中,它是档案。可在我的眼中,这是很不普通的一厘米,凝聚在这一厘米上的暗恋——比我以前见过的任何爱情,都要来得伟大。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5月10日 总第321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