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北宋吴孜舍宅办学宫

作者:特邀撰稿人 屠剑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5-29 星期二

    绍兴教育发端甚早。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已有积物育人、开展教育的举措。东汉时,哲学家王充在会稽郡的上虞书馆读书,后来,他设塾授徒,为会稽郡办学之始。唐代,越州设立官学,人们崇尚书香,耕读传家之风相沿成习。到了宋代,越州教育发展到鼎盛时期,地方官学进一步兴盛,书院学塾遍举。明清两代,绍兴府内的书院与学塾更为发达,著书讲学成风。至今,在绍兴地名中仍有当时州、府、县兴办官学的印记。

    唐武德七年(624),下诏诸州县,并令置学宫。当时,地方政府在越州古城的北隅兴办了一所学宫。到了唐末,由于战火纷乱,学宫尽废,仅留下祭祀孔子之所。北宋天圣六年(1028)至九年(1031),越州知州下令在学宫原址进行修建,兴办州学。到了北宋嘉祐五年(1060),由于学宫破败不堪,当地官员和乡绅商议重新选址建造学宫。这时,越州监簿吴孜毅然将自己的宅第捐献出来为学宫所用。吴宅东临沈园,西近塔山,南抱投醪河。

    吴孜舍宅办学,为当时的越州带来了重教尚学的清新之风。在这之前,会稽郡也出现过舍宅之风,但多为寺庙、道观所用。吴孜把宅第献出来办学,将国家振兴,寄托在对后人的培养和教育上,足见其眼光长远。

    越州学宫落成后,越州知州张伯玉参加了开学典礼,并端坐在堂上。吴孜鸣鼓以示开学,并当场宣布学规:为人要懂道理、识礼数;在家事父母,入学堂事先生;无论出身贵贱,在学校当以师者为尊,否则都将受到校规处罚。按照规定,只有师者才可高坐堂上,接受学生行礼。吴孜看到张伯玉坐在堂上,便说:“虽然你贵为知州,但进入学堂就应该遵守学规,不能随意坐在堂上,你要接受处罚。”张伯玉听后,自知违反了规定,便欣然接受处罚。越州学宫学规之严格被当地人称赞。吴孜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舍宅办学之举,在学宫内建了一座祠堂。

    南宋初,越州升置绍兴府,越州学宫改为绍兴府学宫。学宫后的巷弄便被当地人称为“府学弄”。此后,历代政府均对学宫进行增建、翻修,规模逐渐扩大。学宫内有大成殿、明伦堂、讲堂、教授衙、训导衙、名宦祠、学生斋舍等。清代时,府学宫占地达90亩,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有“浙中诸庠第一”之誉。清末,罢科举,废府学。1932年,爱国民主人士邵力子会同乡贤,出资在府学宫旧址创办了“私立绍兴中学”,即“稽山中学”前身。

    如今,走进稽山中学,仍能看到府学宫的部分遗迹,如戟门、泮池、文庙门等,戟门中保存有历代“绍兴府重修儒学记”石碑,泮池上设有石桥。校后的这条府学弄,也见证了府学宫的变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5月25日 总第322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