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衣带渐宽不悔兰台梦

作者:王晓灵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7-04 星期三

    岁月如梭,回眸往事,不知不觉间我已与兰台结缘30多载。每次回忆起经历的点点滴滴,我都会感慨万千。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间平房档案室到如今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综合档案馆,从基层档案管理员到市级综合档案馆副研究馆员,从纸质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到互联网时代的自动化办公,档案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1984年,我被分配到甘肃省正宁县一中任教,兼管外语教学图书及档案资料,那里是我与档案结缘的地方。彼时,初入档案室,我才知道档案整理就是把所有文件材料按照要求整理成册并进行归档。还记得,那时候的档案柜比较紧缺,各类图书资料和教学用品挂图都“挤”在一起。在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指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归类整理,我们的档案整理工作终于在全县的教育督导中获得最佳成绩。

    在县中学悉心耕耘了10年之后,1994年,我被调到市档案馆管理科。庆阳市气候干燥,我每天上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库房、更换库房温湿度记录纸,根据记录纸温湿度来调整库房的温湿度。同时,为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我找来一堆档案管理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学,从基础的档案理论知识到实际的业务操作,从频繁请教领导同事到亲自上手实践,让我在业务能力方面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一年后,我很荣幸地被评为助理馆员。

    此后,我主要负责档案管理和档案抢救工作。1999年,我们单位开始进行档案著录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把馆藏的5000多卷民国档案目录提取出来摘抄成卡片。为了提高查准查全率,我开始坚持背诵档案存放示意图,将每个档案柜的具体位置牢记于心。其间,遇到编史修志高峰,仅有35张桌椅的查阅室经常人头攒动,忙昏了头的我在归档的时候总是把握不准具体位置,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当看到查档者满意离去的背影,所付出的汗水都转化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乐趣。

    2001年,受领导委托,我开始独自承担起了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为做好编研工作,我调研走访了市内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到2005年,终于完成约30万字《庆阳市档案馆指南》初稿的撰写。功夫不负有心人,与此同时,我也获得了副研究馆员职称。2008年之后,我一边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一边尝试将自己的教学特长和档案工作结合起来,并在市档案局举办的培训班中承担部分授课任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能在讲台上做到有的放矢,每次正式授课前,我都要认真做好课程预备工作,结合个人实际经验体会制作课程讲义。

    档案管理工作看似容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有多不易。还记得,有一次晚上值班,凌晨2点钟的时候,档案库房里传来一阵流水声,我赶紧带着木桶奔跑到库房内,经过仔细察看后,才发现库房内的暖气片发生破损,导致带铁锈的污水到处流淌,所幸没有给档案资料造成损害,但着实让我虚惊了一场。后来,多亏一个值班的同事帮忙关掉暖气总开关,才让我松了一口气,至今想起这件事,我仍然心有余悸。

    像这样的小意外总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断上演着,时刻在提醒着我们档案安全的重要性,警醒着我们档案工作者要始终保持细心,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能在工作中留任何死角。2010年冬季,我们单位搬到新档案馆里。一天夜里,档案馆库房警报鸣响,收到这一消息后,我们一阵恐慌,大半夜赶紧穿好衣服急急忙忙赶回单位,查明原因后,才发现原来是一起乌龙事件。当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看看时间才发现正是凌晨4点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年来,库房管理零事故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成就。

    档案承载历史、记录现实、服务未来。这30年来,我也收获颇丰:我主编的《庆阳建市十年大事记》被评为甘肃省档案系统“十大档案文化精品”;主编的《庆阳市档案馆指南》被评为甘肃省档案系统“十大档案文化精品”;个人还曾先后两次被评为省、市先进档案工作者。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工作任务的提出给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对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今,我们正在积极为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进着,虽然道阻且长,但是我们档案人从不会退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不忘初心兰台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档案人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赓续光荣传统,书写新时代的档案工作传奇!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7月2日 总第3240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