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开平矿务局初创时期的融资之道

作者:蔡建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8-06 星期一

    清末,国家积贫积弱、民生凋敝,洋务派代表之一、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创建的开平矿务局就诞生在这一时期。开平矿务局于光绪四年(1878)成立后,业务扩展迅速,开矿山、挖运河、修铁路、兴办水泥厂、组建轮船队……需要大量资金维持企业运转。清政府当时尚未成立国有银行,内无稳定的银行贷款,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企图控制我国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脉。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大臣的支持下,采用官方贷款、商号存款、发行股票3种途径进行融资,使开平矿务局各项事业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中有所发展。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馆保存的清代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之前开平矿务局艰辛的创业之路与经营之道。

朝中有人官款可恃 商号重利存款生息

开平矿务局股票及取息折

    在以李鸿章为首的朝廷洋务派大臣的大力支持下,开平矿务局生存发展的最可靠的资金来源无疑是来自朝廷和直隶当局的官方贷款。开平矿务局在资金周转遇到困难,或扩展业务急需资金时,第一选择便是向官方求援,以官方贷款渡过难关。1880年10月,唐廷枢向李鸿章报告,开平矿务局拟开河运煤,累计投资超过白银40万两,而招股仅得白银30万两。唐廷枢建议,由李鸿章协调机器局、海防支应局预付开平矿务局煤款白银5万两。由于财政紧张,李鸿章虽未能完全满足唐廷枢的请求足额给付,但也很快预付煤款白银3万两,解了开平矿务局的燃眉之急。在开平矿务局得到的官款中,除大额借款之外,官府还经常以直隶机器局、北洋舰队预付煤款的方式予以资金支持。

    除依赖官款外,商号存款也是开平矿务局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据1888年的《开平矿务局第五届账略》记载,“商款”一项总额达白银28万两,占开平矿务局总投资额的近29%,商号存款在开平矿务局创办初期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具体分析,这笔款项来自23家商号,其中存款最多的是隶属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仁济和保险公司,共存银19万两。这些商号都与开平矿务局及唐廷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把闲置资金存入开平矿务局,一方面支持其创业,另一方面各家商号自身也有不菲的利息收益。《开平矿务局第五届账略》记载,开平矿务局届内共向各家商号支付商款利息4.2万两,利率为15.09%,相当或略高于当时的钱庄借款利率。

股票融资日隆 企业利润渐增

股票取息折内页

    股票融资是开平矿务局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按照1877年制定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计划,开平矿务局先期招股80万两,将来生意兴隆,添机器、另开煤井,再招股20万两,凑足100万两。当时,民智未开,西风东渐未成,股票销售工作进展很不顺利。1880年以前,开平矿务局股票的认购者主要是唐廷枢本人和他的同乡兼好友、轮船招商局会办徐润,以及二人亲戚故旧中的粤籍官员和商人,以至于唐廷枢称“购买股票者皆唐、徐诸公及友”。仅仅一年后的1881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巨大的转机,上海的商界人士开始踊跃购买开平股票。唐廷枢抓住有利时机,拟扩大股金至120万两,并印制新式样黄色横版股票,在各口岸同时销售新老两种股票,短时间内便集股近20万两。随着运煤河完工、唐山矿至胥各庄铁路建成以及井下工程的不断推进,开滦矿务局的投资额度远远超出了预期。1887年,开平矿务局的用度已经接近200万两。1889年,开平矿务局再次增加股本,总股本达到150万两,不足之额由官款和商款补充。

    除了官款、商款和股票,企业经营利润是开平的又一资金来源。1881年,唐山矿开始产煤,质优价廉的开平煤迅速占领了以天津为主的北方市场。通过铁路运输的开平煤,到天津市场综合成本仅为每吨1.15两白银,市场平均售价5.5两白银,每吨毛利超过4两。截至1887年底,开平矿务局已经累计生产煤炭84万多吨,煤炭销售收入成为开平的主要利源。唐胥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同时,铁路客运也为开平带来了一定的收益,这些收入维持了开平矿务局的基本运营,并保持微利。此外,1888年之前,开平矿务局除了按照规定交税之外,将包括按章程规定应该分给股东的红利在内的生产利润全部用来扩大再生产,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

    文中所示档案为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8月3日 总第3254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