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张准考证背后的四十个春秋

作者:张素贞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8-08 星期三

    目前,山东省新泰市档案馆保存的市教育系统档案资料中,有一张1978年的高考准考证。准考证为普通纸质,正面印有“山东省一九七八年统一招生准考证,姓名:李酉宏,性别:男,编号是08—1200099”的字样,准考证上还贴有一张一寸照片,加盖“山东省新泰县招生委员会”公章。

    1975年,李酉宏从高中毕业后便进入泰安地区楼德化肥厂工作。1978年7月,他参加高考,考入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新泰县农业技术中学任语文教师。2017年10月,他从新泰市教育局退休。可以说,他本人就是新泰40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打开尘封的档案,从这张准考证开始的40年里,我们撷取4个历史的瞬间,追记新泰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

第一个瞬间:1980年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的目标。为了抓住这个“天时”,顺应人民群众追求文化教育、提高知识水平的“人和”,新泰县成立了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全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校改工作。

    根据《新泰县教育局全县校舍情况调查》,截止到1977年底,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有校舍20200间,但多数占用的是民房、寺庙、祠堂,且大多破败不堪。其中需要维修的黑屋子、危房占67.9%,使用木制课桌凳的学生只有29%,71%的学生用的是土坯、石块做的课桌凳。

    为了改变全县校舍建设的落后局面,新泰县教育局制定了校舍建筑设计标准,明确规定了木质桌凳、院墙、大门、黑板、讲台的长宽高要求,以及操场、厕所、伙房、校园绿化标准。

    据“建校捐助”案卷记载,截止到1985年,累计收到建校投资3650万元,全县用这些钱新建校舍14300间、翻新改造校舍6469间、添置木制课桌凳82600套。彼时,全市达到校舍改造院墙、大门、厕所、操场、旗杆、课桌凳“六配套”标准的学校占全市学校总数的98.5%。

第二个瞬间:1988年

    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基础教育领域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管理权力划分,建立了省、县、乡分级管理,财政以乡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也为之后的教育体制改革、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农村教育奠定了基础。

    1988年9月,新泰市被国家教委、财政部列为“全国基础教育县级县(市)”,全国政协、山东省政协联合考察组来新泰市考察基础教育工作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89年12月,新泰市正式宣布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在此基础上,新泰市不断健全完善县域教育体制,加快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的职业学校。1994年9月,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新泰市督导检查“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时,一致认为新泰市“两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新泰市荣获全国首批“两基”教育县市。

第三个瞬间:2000年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主题。

    为此,彼时的新泰市提出了“质量立教、三教协调、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工作方针。在学前教育方面,新泰市调整规划布局,将全市原有的529所幼儿园缩减为285所,并鼓励乡镇政府发展公办幼儿园。到201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230所,在园幼儿4万多人。在义务教育方面,经过近10年的努力,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管理与质量普遍提高,全市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小学、初中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山东省级标准。全市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课程设置丰富多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随着全市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全国“金话筒”大奖、中国少年科学院研究员、全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全国第五届创新青少年等荣誉称号也接踵而至。与此同时,新泰一中健美操训练队荣获全国健美操比赛大奖,向阳实验学校获得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

第四个瞬间:2010年

    2010年7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党的十八大更明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均等化。

    对此,新泰市提出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的目标。从2010年到2017年,全市累计投资约18亿元用于140余所中小学的新改扩建,投入4.5亿元实施仪器更新配备、课桌凳更新、书香校园设施完善、信息技术设施配备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132个市直机关单位发起“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132所农村学校建成高标准图书室。全市所有中小学实现了无线、光缆双覆盖,全部接入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普通教室及部分功能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白板一体机,实现了网络多媒体“班班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计171所,学生走读半径在1.85公里之内。建立了全覆盖的保障入学和资助制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少年儿童实现零障碍入学。

    这4个历史瞬间,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新泰教育事业从起步走向辉煌的瞬间。从1978年597人参加高考、44人被录取、录取率为7.37%,到1999年大专及本科录取2309人、录取率达到67.08%,再到2009年大专及以上录取5579人、录取率高达89.8%。2017年,新泰市高考报名人数8230人,仅本科就录取了7790人,录取率达到94.6%。这一数字变化,就是新泰教育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的有力见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8月6日 总第325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