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有滋有味的清代七夕节

作者:特邀撰稿人 丁 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08-20 星期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说到七夕,人们总会联想起北宋秦观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中描写牛郎织女两人情深似海、至死不渝爱情的名句。每年的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这是一个祈求女孩们更加聪慧灵巧的日子。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七月初七日当天姑娘们结彩缕穿七孔针、在庭院中摆设瓜果乞巧的记载。这个节日传承到了清代,又是怎样的呢?

    七夕,祭祀牛女星君

    清宫中对七夕祭祀十分重视,《清会典》中记载,每年的七月初七日祭祀牛女星君,宫中一般会设供案,奉安神牌,其中,一个为“牵牛河鼓天贵星君”,另一个为“天孙织女福德星君”,祭祀设供品49种,首先由皇帝拈香行礼,之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依次行礼,虔诚祝愿国家“农桑繁茂”。

    圆明园中的“西峰秀色”是皇室过七夕节时设宴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乾隆帝御制诗也曾用“西峰秀色露宵烟,又试新秋乞巧筵”来描述清宫中乞巧筵席的盛况。为了突出节日氛围,宫中还会专门打造“七夕围屏”和“七夕鹊桥”等物进行装饰,据道光二十五年(1845)六月造办处领用光禄寺羊肉款目中记载:“七夕鹊桥差务行取羊肉三百斤……西峰秀色安设七夕围屏等项活计,差务行取羊肉一百十斤零。”在短短1个月内,仅为七夕节量身定制这两件装饰物,工匠们就要消耗掉400多斤羊肉,可见所用工匠人数之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宫中对七夕活动的重视程度。

    除了皇室,宫外的百姓也会在七夕这天上供祈愿。普通的大户人家会在专门的露台上摆放桌案进行上供,而小户人家没有露台就直接在院中上供,又因“七”与“吉”音近,所以人们用各种物件时都会选取“七”这一吉数,如上供所用的点心、鲜果各7种,针7根、线7条等,以此来向牵牛织女二星祈愿。据《风土记》中记载:“七夕祈请牛女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虽每人只能求一项,但祈求美好的心愿已经足够让人心生欢喜了。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六月,造办处领用光禄寺羊肉款目的上谕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乞巧,活动精彩纷呈

    相较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隆重而言,七夕节却带有一股“小家碧玉”般的清新,无论是看戏、游戏,还是其他消遣活动,都让人倍感轻松和惬意。

    看戏是皇家过节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仕女乞巧》这出适合七夕节表演的月令承应戏曾在圆明园的“西峰秀色”上演,该戏讲述的是在七月初七日这天,掌管织布技艺的织女要渡过银河来到人间,把她的织梭传授给人间聪明灵巧、德才兼备的女子,为了得到她的青睐,人间的女孩子们便会化上美丽精致的妆容,手拈针线,在自家的露台、庭院中乞巧,织女会显现于云端,向跪拜的众女子赐巧。这样的戏应时应景,所以很受人们喜爱。

    过节的游戏也是别出心裁,《宫女谈往录》中记录了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过七夕节的情形:小太监们从七月初六日开始“晒水”,这是为了能把水晒出一层“皮”来,然后选出针细孔大的绣花针,玩一种叫作“丢针看影”的游戏。游戏时,将绣花针轻轻放在水面上,针尖向北,针孔向南,让太阳光从针孔中穿射过去,这叫作“红日穿窗”,是祝愿慈禧太后眼睛明亮、万寿无疆的意思。虽然慈禧太后不会具体参与其中,想来她在旁边看着这好玩且寓意美好的游戏,也会很开心的。

    七夕节间,无论宫里宫外,似乎所有活动中都会出现针、线的影子。普通百姓家的女孩子也会在七夕夜晚拜星,并用线穿入上供用的针,称为“穿针乞巧”。《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丢巧针”的过程:“七夕前数日,种麦于小瓦器,为牵牛星之神,谓之五生盆。幼女以盂水曝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水底影子有的分散像盛开的花朵,有的灵动如天上的云彩,人们用这形态各异的针影来辨别女孩儿是否灵巧可爱,这被称为“卜女之巧拙”。

分享,瓜果有滋有味

    清代,在七夕这天供奉瓜果是全国各地比较普遍的一种习俗,这不仅是因为时值夏末秋初正当瓜果繁盛,更因瓜类籽多寓意着“多子多福”。七夕当日,女孩子们一般都会在织女像前摆上瓜果,拜求日后子嗣绵延、如意多福。

    巧果是七夕节令中必不可少的一款美食。巧果通常是用面粉做成各种花朵的形状,油炸定型即可,形状玲珑可人,味道香甜,寓意吉祥,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宫中的巧果更是讲究,据清宫御茶膳房档案记载,乾隆年制出的巧果样式繁多,有采芝花篮、太平宝钱、吉祥仙糕、仙葩笊篱、宝塔献佛、如意云果、万年洪福等7个品种,以取七夕之意,而用来盛装这7种巧果的红色漆盒上的纹饰也以七夕内容为主。

    江南地区也一直有做巧果的传统。七夕当天,各家会将裹有面糊的菊叶、菱子、茄子、兰花豆等进行油炸,其中,兰花豆是将浸泡去皮的蚕豆切成四瓣,油炸后变成兰花形状的一种巧果。七夕节前,市集上也会售卖各类巧果,有的是将面粉和白糖拌匀,扭成苧结的形状后下锅炸脆,所以巧果在当地也有“苧结”的叫法。巧果在诗人蔡云的诗中是这样被表述的:“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靳双星。”虔诚祭拜、香烛燃尽后,女子们会分食巧果,据说分得巧果最多者就会被选为“最心灵手巧”的人。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这样描写七夕:“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七夕月色唯美,让人心向往之。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每年的七夕节人们依旧会设案摆果、许下心愿、分享美食、巧做游戏,乐在其中,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8月17日 总第3260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