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改革春风中的“南海模式”

作者:特邀撰稿人 王 青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1-12 星期一

    风起潮涌三角洲,改革开放40年。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是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代表区县之一,创造了很多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海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奋斗,使全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大增,南海县迅速跃居全国首富县,而这一切既得益于当时以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为首的南海县委解放思想、鼓励致富的创新精神,又得益于南海县人民敢闯敢拼、勤劳肯干的实干精神,更得益于首创了“六个轮子一起转,三大产业齐发展”的“南海模式”。

县委书记带头“贺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南海县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好像越穷越“革命”,穷就是社会主义,富就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于是,社员家庭副业搞得好一点,钱挣得多一点,就被扣上“暴发户”的帽子;社队工副业发展得多一点,集体经济壮大一点,就要从集体经济内部找“资本主义”。这种做法打击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县里的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社员收入连年下降。

    为了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南海县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富裕的五条标准:一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产幅度大,发展速度快;二是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扩大再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农副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对国家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四是社员口粮够吃有余,分配水平不断提高;五是集体福利不断增加。这五条标准的提出,使农民致富有了方向,干部抓富有了目标,社队比富有了尺度。

    1979年初,南海县委书记梁广大在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许诺,当年不管哪个大队人均分配率先达到400元,都会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去祝贺。县委书记的这一大胆承诺激发了南海县人民勤劳致富的勇气。

    改革开放之初,原属南海县小塘公社的南沙大队五金业遍地开花,从业人员400多人。1979年底,全县共有5个大队人均分配超过400元,南沙大队一枝独秀地达到人均分配550元,成为南海县首富村,同时也成为全国的首富村。

    为了鼓舞士气、兑现承诺,1981年,梁广大率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抬着6只大烧猪,点燃20万响的鞭炮,敲锣打鼓,来到南沙大队贺富。这种全国首创的由党委和政府部门主导的大规模访富、贺富活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起全县干部的创业热情,鼓舞了广大农民的致富干劲。

    “祝富贺富”持续的3年,也是南海县经济飞速发展的3年。1980年,全县人均收入增至300多元,1982年超过400元,成为富甲全国的县城。南海县的致富速度“惊动党中央”,《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报道介绍南海县的致富经验,并号召全国向他们学习。

少干预多指导让农民施展拳脚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按照政策和法令完成征购和派购任务。如今看来,对农业的领导,其实应当因地制宜地贯彻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各方面引导和帮助群众主动开辟更多的生产门路,寻求增产增收的办法,生产出种类丰富的商品。

 1983年,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农村专业户、重点户表彰大会,图为部分与会代表合照。 广东省佛山市档案馆藏

    当时,南海县委领导的思路是,少一点限制和干预,多一点引导、帮助和支持。他们极力解除各种束缚农民手脚的“绳索”,把经营集体经济的自主权真正交到生产队和农民手里。而县里领导的主要精力则放在解决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动员有关单位从产、供、销各方面给予生产队和农民技术、物资、资金以及市场情况等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南海县农村经济很快由停滞不前走向蓬勃发展。

    南海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状况可用一个“活”字来概括。无论是干部还是社员,无论是务农还是务工,无论是搞养殖还是搞种植,各条战线协同一致,满怀信心地挖掘潜力、疏通渠道和开辟门路,以至国有企业、集体经济和社员的家庭副业,处处充满生机。国家的好政策和县委的正确指导让农民们放开了手脚,生财之道越多,农民生活越富,农村经济很快由“死”变“活”。

“六轮同转”造就明星县

    在梁广大的号召和鼓励下,南海县的大队、公社开始兴办工业。一开始都是些小电镀、小五金、小纽扣,或给香港企业代工,很快“摊子”越铺越大。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个体、联合体的企业“六个轮子一起转”,在全国首开将个体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同等对待的先河。

    1981年1月,县委、县政府召开社队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确定当年发展社队企业的方针是,以发展队办企业为主,重点帮助穷队发展经济。同年3月,南海县成立了社队经济管理委员会,下设“一局三司”,即社队企业管理局、住宅建筑公司、建筑材料公司、花木公司;《南海县队办企业经济管理暂行条例》颁布,自此队办企业发展迅速。当年,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企业发展到4073家,从业人数增至128375人,企业总收入达5.7亿元,比1979年增长152%。

    南海县率先解放思想,开启“六个轮子一起转,三大产业齐发展”的“南海模式”,推动县域经济滚滚向前。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县GDP稳居全国百强县第四,特别是南海县城乡居民存款余额长期位居全国同级区域之首。

    南海县成功盘活农村经济,成为全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明星县。197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以《这盘棋下活了》为题,对南海县的“创富”经验进行报道。198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南海县委朝思暮想让农民尽快富起来》一文。198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像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红旗》杂志、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南海县的报道连续不断,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1月9日 总第329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