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我与喜德青年面对面

作者:荆秀昆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1-19 星期一

    今年9月,我作为特邀嘉宾讲师参加了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机关团委组织的“我与喜德青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活动。

    看到馆局机关团委招募志愿讲师的通知时,我第一时间咨询并主动报名,因为我觉得我与这些孩子有缘,并希望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天的交流活动开始前,我让他们将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对未来的畅想写在小纸条上。当看到他们中有人写到“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吃饱饭”“学习就是要学好本领,帮助那些和我一样贫困的人们”“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时,我内心感慨万千,城里孩子难以想象的“吃饱饭”这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被他们当作学习的目的,足以说明这些孩子经历过怎样的磨难,读书对他们来说更是件无比幸福的事。

    在活动中,我给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工作经历,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悟。临结束,孩子们很激动地对我说:“荆老师,我们送你个礼物吧。”我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站成一排,深情地唱起了彝族民歌,尽管我听不懂歌词唱的是什么,但他们高扬的歌声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了我。

    10月23日,馆局机关团委邀请参与活动的10位讲师与孩子们再次相聚。活动中,孩子们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及在北京的实习体会。有个孩子总结中提到,我说的那句“年轻人不要怕犯错,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让他深受鼓舞,也让他能大胆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到这里,我也感到很欣慰。

    我与大凉山还是有些缘分的,我曾先后两次到过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992年我出差到昭觉县,虽然是在县城,但彼时我还是能感到当地彝族同胞生活的艰难,那时的县档案馆还没有专门的馆库,档案保管条件十分恶劣,档案受损情况比较突出。2016年,我再次前往西昌市参加培训,发现喜德县档案馆正在建设当中,而喜德县邻县——德昌县的档案馆新馆已经竣工,无论是档案保管条件还是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都是一番新气象。

    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我发现与之前相比,如今大凉山地区彝族同胞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次来国家档案局实习的10名学生都是第一次踏足祖国的首都,能在这里参加实践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体验。通过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让他们提高了能力,开阔了眼界,树立了信心。交流活动中,他们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些孩子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率真、善良、坦诚和努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大凉山的未来和希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也深刻体会到国家扶贫任务之艰巨。活动后,我邀请孩子们一起唱起了那首彼此熟悉的歌“把开怀填进你的心扉,伤心也是带着微笑的眼泪……”

    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让我收获了许多难得的真情,真心希望这些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11月15日 总第329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