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元旦的记忆

作者:李广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1-04 星期五

    1973年秋,我出生在安徽农村,父亲参军在外,家中只有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生活。1980年夏,父亲接我们去陕南军营一起生活。我们住在团部大院,里面有一座3层小楼和一个大操场。

    我在农村生活的7年中,没有元旦的概念。1981年的元旦,是我和父亲一起过的第一个元旦。元旦前一天,战士们把营区打扫干净,团部大楼门口挂了4个灯笼,上面写着“欢度元旦”。父亲告诉我,元旦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记得那个元旦的早饭后,我和其他小孩在操场上看战士们杀猪,炊事班忙着烧水、洗菜,一片热火朝天。

    随后,父亲带着全家来到西乡县城,在百货大楼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

    走在大街上,只见新华书店、百货大楼、机关单位的大门口都挂着“欢度元旦”的标语。街上的人很多,他们在商铺里进进出出。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果店,西乡县地处秦岭南部,各类农产品十分丰富,苹果、猕猴桃、橙子、核桃等堆成小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父亲特意给我们买了一大兜水果。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街边小饭店,父亲买了几份凉皮、10个烧饼、一碟熏牛肉片。正宗的汉中凉皮从热锅上揭下,几刀下去摆在碗里再拌上红辣油、葱、蒜,吃起来劲道十足,美味极了;焦黄的烧饼是用吊锅上下两层的炭火烘烤出来的,表面还沾着一层核桃粉,出锅时香气四溢且外焦里酥,美味之极;当地特产的熏牛肉,切片超薄、肉色通红,浇上一层老卤,当真是大快朵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简单而又令味蕾满足的节日午餐,店内始终萦绕着刚出锅美食的扑鼻香味儿,令人终生难忘。

    午饭后,我们返回军营,只见连队食堂门口支着两口大锅,柴火在锅底欢舞着,锅里正炖着土豆烧肉,炊事班班长舞动着大铲子在锅里上下翻动,肉香弥漫了整个军营。当时部队节假日只有上午、下午两顿饭,战士们还没吃下午饭。随着一阵哨子声,10多个战士端着脸盆跑到大锅前,炊事班班长将每个脸盆装满菜,很快食堂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

    在物质还不丰富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基层部队只有过节才能痛快地吃上一顿红烧肉。关于那些年的节日回忆,诱人的浓浓肉香不止留在舌尖,而是埋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回想起来,1981年的元旦是我度过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元旦,而且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军营中度过的。那时我年龄小,未曾过多思考过新年的意义,只是在唇齿留香中保存了一些记忆。转眼间,38个元旦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其中有在陕西军营中陪着戎装父亲度过的元旦;在安徽老家中陪着父母度过的元旦;在异乡求学中度过的元旦;在异地工作中独自度过的元旦。2019年,我与妻儿相伴,一起欢度元旦。

    元旦的记忆,是新年最初的记忆,也是岁月留下的一个标签。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有幸目睹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迁,深深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奋斗,同时也感受到新时代档案工作者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

    又是一年元旦时,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奋斗,不断谱写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月3日 总第331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