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一点一滴见初心

作者:黄金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1-11 星期五

    2016年年底,福建省泉州市档案局办公室副主任刘扬宇到眉山乡挂职,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兼三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走村入户调研中,他发现,三凌村的革命遗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在新时期,传承困境突围精神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尤为重要。在市档案局的关心支持下,两年多来,刘扬宇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精神,因地制宜,带领三凌村挖掘当地红色档案资源、修复保护革命遗址、兴建苦湖突围战纪念设施,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档案助力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力量。

    如今,这些项目已经成为新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与周边的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等连成一片,带动三凌村走出了一条“红色+旅游”的发展之路。

革命丰碑永立战役遗址

    三凌村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的边远偏僻山区,是“安南永”老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和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的重要活动阵地。

    85年前,这里是苦湖突围战的发生地。为了挖掘红色记忆,作为档案部门干部,刘扬宇到泉州市、南安市等地档案部门仔细查找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并利用查找到的档案资料向有关争取支持,获得了纪念碑建设项目。

    “经过近一年的规划和建设,三凌村红色文化广场于2017年10月建成,总投资100多万元。红色广场占地900平方米,包括广场围墙、停车场、山门、卫生间、健身器材、绿化景观、苦湖突围战纪念碑等。为了纪念苦湖突围战役的发生时间——1934年9月22日,苦湖突围战纪念碑底座长宽和高度都是9.22米,广场周边还铺设了鹅卵石栈道,寓意红二支队不畏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村干部介绍说。

    如今,红色文化广场已经成为村民休闲运动与学习红色文化的好去处,成为眉山乡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平台。苦湖突围战纪念碑也成了村民心中的精神丰碑,其所展现出来的不畏艰难、敢于奋斗、勇于突围的精神,激励着奋战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三凌村村民一直向前。

革命史馆留住红色记忆

    离村子红色文化广场不远的玉湖堂祖厝门口,挂着一块“中共镇田区委旧址”牌子。“这里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镇田区委办公地址,当年,红二支队就在这里研究政策、宣传革命、开展农会活动。”村干部说。

    村干部说:“村民大多外出工作,逢年过节才会聚集在祖厝开展祭祀活动,因为长期外出,许多人对祖厝曾经的光辉历史并不熟悉。”为了让更多外出乡亲了解和记住这段红色记忆,刘扬宇刚到三凌村就开始从档案入手,在玉湖堂祖厝筹建地下革命档案史料馆。

    村干部说:“为了收集材料,我们跑到永春县、德化县、安溪县等地档案部门,翻阅了50多本史料,一笔一画地进行手写抄录。在安溪县,我们找到革命烈士张石的后代,拍下了1958年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有些革命烈士照片模糊不清,我们就请档案部门专家帮忙修复,材料收集整理好后,还要进行筛选、反复修改论证,遇到有疑问的又要重新查阅资料,前前后后修改了十几遍。”为了让档案史料馆“图文并茂”,他们费了不少心思。

    在整理史料内容过程中,该馆还广泛征求了市党史办、市档案局、市老区办和南安市民政局、南安市老区促进会等单位以及专家的意见。

    如今,由市档案局主办的三凌村地下革命档案史料馆已正式开馆,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馆内共陈列了19块展板,详细记述了三凌村的革命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革命历史被人们遗忘,建设纪念碑和革命史馆就是希望大家铭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丰富地方档案史料,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做铺垫。”村干部表示。

革命精神引领脱贫攻坚

    “发掘与弘扬‘苦湖突围战精神’,就是我们村扶贫先扶志,确立精神支柱,找到脱贫攻坚突破口的具体举措。”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搜集革命档案史迹的过程中,刘扬宇吃透了村情,他与村两委一起梳理出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企业发展光伏发电、茶叶、蜂蜜等项目的扶贫攻坚思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贫困户叶春土家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笔账:“在楼顶安装了5千瓦的光伏发电设备,每年有4000多元的收入;拿到5万元的贫困户贴息贷款,入股南安市级光伏发电站,每年可以分红1000元;在商会帮助下入股村里的光伏电站,每年可以分红1500元;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养了4头牛,一年也可以增加好几千元收入。”这是三凌村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像叶春土一样的村民逐渐找到了脱贫之路。

    在刘扬宇与村干部的努力下,村里争取到各级扶助资金500多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美丽和谐乡村的轮廓已初现雏形;筹措100万元入股南安农商银行,建设172千瓦光伏发电站,村里每年增加收入20万元;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红色文化广场,休闲步道、体育设施、纳凉座椅一应俱全;与一家公司合作安装300盏路灯,路面的4700多块反光板、7.5公里防护栏、16个综治摄像头为村民守护回家的路;引进的“茶娱饭候”电商平台,至今已为养蜂户帮销1000余斤蜂蜜;村集体注册成立的劳务公司已经产生效益,吸纳村集体400亩林地入股的林业合作社所种植的香樟树长势喜人……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月10日 总第332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