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从奉天落子到评剧

作者:李荣 吴限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1-14 星期一

     “辽海”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公孙瓒列传》,是“辽宁”出现之前更具广泛意义的辽宁历史文化符号。历史留痕于档案,岁月凝固于档案。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近200万卷(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精品荟萃。辽宁省档案工作者以馆藏档案为视角,凝视辽海、回眸历史,构建本土记忆,传承古老文明,呈现“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的新时代辽宁精神。

       从这一期开始,本报文化版与辽宁省档案馆合作推出《辽海档痕》专栏。

    20世纪初,国民政府大力倡导新式教育,同时开展以“开通民智,提倡民主主义,唤醒国家思想”为宗旨的社会教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戏曲进行全面改良。在辽宁(旧称奉天),戏曲改良的重点是对内容庸俗粗鄙、甚至淫秽下流的奉天落子(也称“蹦蹦戏”)进行以去粗取精、化俗为雅为中心的整顿。经改良的奉天落子发展很快,剧目、唱词、表演、服饰、化装等均有彻底改变,刻意避免低俗,影响日益广泛,并最终演变成享誉全国的重要地方戏——评剧。

改良旧戏曲 各界协力

1913年,奉天行政公署发布《借用劝工场开办改良戏曲模范说书馆的训令》。

    1913年2月28日,奉天教育会在《盛京时报》刊登文章,强调传统戏剧应与国民教育并重,认为当时戏剧中表现的迷信、淫秽等陈腐内容“侵害社会和人民”,呼吁创办“改良戏剧社”,从而谋求改善社会风尚、促进文明进步的新途径。这一建议提出后,迅速得到了奉天社会各界特别是戏剧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3月15日,奉天戏剧界成立了奉天戏曲改良社。4月,又成立了奉天改良戏剧馆,职责是审查上演剧目和监督、协助戏剧班社上演新剧目。与此同时,奉天教育会还创办了奉天模范说书馆,该馆附设评词鼓书研究社,一面招考研究人员,一面编印古今唱本,供艺人演唱,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移风易俗。8月12日,奉天行政公署接受奉天改良戏曲馆的建议,下令禁止演出《卖胭脂》《狐狸缘》《双灯记》《杀子报》《大劈棺》等22出内容荒诞、思想不健康、含有淫秽内容的剧目,禁止在沈阳小河沿等处上演内容淫秽下流的蹦蹦戏。奉天行政公署为此发出训令,训令指出:“窃以社会教育甫见萌芽,取缔淫戏最为急务。若淫亵戏曲未能禁止,诚恐枝叶未茂本实先拔。其障碍教育,影响人心关系殊匪浅显。除将近日流行淫戏遵令开单,呈请禁止外,兹查有小河沿及西门外,有蹦蹦戏一种,淫亵尤甚。拟请令行警察厅设法禁止,以肃风化。”在以上多种举措下,奉天的文化市场一时间出现繁荣、健康的局面,一批内容清新健康、具有进步思想的戏剧和曲种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苏武牧羊》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剧目,以及《吗啡针之害》等提倡文明健康生活的新曲艺,先后在沈阳等地上演和传唱,并受到群众的喜爱。

    1922年1月,奉天教育会提出《取缔伤风化之小说戏曲影片案》指出:“我奉茶社、戏场、电影园以及各书肆,所演唱或售卖之淫秽之小说、戏剧、影片,触目皆是,天性本善之人浸淫于万恶之环境,鲜有不为浊浪卷以去者。今后欲使民智民德日趋高尚,非严行取缔有伤风化之小说、戏剧、影片不可也。”为此,奉天市政公所制定了17条规则,对于有伤风化之戏曲、影片等一概取缔,同时遴派视察员前往各书肆、戏园视察,对“倘仍不遵,除禁演禁卖外,并处以相当罚金”,各园欲演戏目、书肆所售书目,均须送审备案。为此,奉天省当局还成立了取缔不良小说戏曲影片委员会,对内容不健康的剧目进行取缔和查禁。

    除对演出剧目进行审查外,奉天当局还非常注重对传统戏曲艺人进行素质教育。1924年夏,奉天成立了以“养成演奏改良书曲之艺员为宗旨”的改良书曲传习社,分批安排艺人进传习所进行改良书曲的教育。奉天文化管理部门规定,凡在市区内说书者,年龄在13岁以上至40岁以下者皆应入社传习,主要传习各种改良书目、应用文字及职业道德,学制一年。传习所对学员要求很严格,须经过考核,成绩合格者发放证书,登记造册,发放营业许可证,才允许登台演唱。这样,既净化了文化市场,也维护了艺人自身利益。

催生新剧种 享誉南北

沈阳小河沿一带是奉天落子戏班的演出场所之一

    经过改良的奉天落子兴起后很受欢迎,奉天城内大街小巷,男女老幼都会唱几句落子,甚至当时还有“奉天是落子的奉天”这样的说法。奉天落子不仅受到东北人的喜爱,而且影响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当时,奉天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全城观众为之倾倒,梅兰芳称其为“土坷垃成精,必成大器”。落子名演员芙蓉花在北平演出时,戏园贴出的戏报广告写道“特聘驰名艺员芙蓉花等来京演出奉天落子”,仅《马寡妇开店》一个剧目便创造出月演36场的纪录。白玉霜、爱莲君、钰灵芝三人各带戏班在上海合作组成“三联社”,上演奉天落子经典剧目,上海报纸报道,“整个上海出现了奉天落子热,老百姓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奉天落子戏”。

    这一时期,落子戏在沈阳的发展和繁荣,与沈阳文化市场的整顿,以及对落子戏的改良有很大关系,其中适应时代需要,演文明戏,不仅使落子戏得到社会的认可,也使其得到了发展。在奉天省出台的一系列改良戏曲的举措下,所有落子戏班进入沈阳演出都要表明他们演出的是文明戏,在剧目广告上都要冠以“文明新戏”或“新剧”等字样,否则不予批准。

    1929年,沈阳的《新民晚报》发表文章,始称奉天落子为评剧,标志着影响遍及全国的重要地方剧种——评剧的正式诞生。由农村土堆、土台上演出的落子戏,到登上大雅之堂的评剧,是民国初年奉天当局实行文化市场改革,改良戏剧的结果,此外,奉天戏曲改良社、奉天改良戏剧馆等团体倡导和推动的旧戏曲改良之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中所示档案为辽宁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月11日 总第3322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