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兰台新馆落成记

作者:贾晓晓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2-15 星期五

    历经数载艰辛,山东省威海市档案馆新馆终于落成。搬迁在即,情随事迁,感慨颇多,遂记之。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2015年3月,新馆奠基。

    兰台新馆破土,筚路蓝缕,将自此始。“管档案,搞基建;里外忙,两头干;身体累,心里甜;齐努力,建新馆。”这是威海市档案局工作人员编的顺口溜。自2014年确定在东部滨海新城建设档案馆新馆以后,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就进入了“两头干”的工作新常态。管档案好说,大不了加班加点,但一听搞基建,大家都有些傻眼,谁也没干过呀,怎么才能抓好这个项目呢?

    婴儿学走起步难。为了给这桩难事开个好头,市档案局与相关部门组成档案馆建设考察团,先后赴广东、辽宁、北京、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基础立项、工期评估到硬件设施、内部软装,从档案征集、开发利用到实体管理、数字化建设,大家一路观摩一路收获。考察回来后,市档案局连开数次考察总结会和工程准备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借他人经验,积极做好新馆建设准备工作。

    撸起袖子加油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新馆主体工程建设启动后,工作人员埋头苦干,工程推进会一个接着一个开,不合理方案一项接着一项改。为核算项目支出,他们不计繁琐,逐条核对;为推进工期,他们往返工地,披星戴月……创业艰辛,怀揣着将兰台新馆建成国内一流档案馆的愿望,他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2017年12月,新馆竣工。

    兰台新馆,望之巍然庄重,韵致超绝。1932年,胡适用“功不唐捐”鼓励北大毕业生保持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一粒一粒地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历经近3年的砥砺奋进,3万多平方米的兰台新馆矗立在威海市东部滨海新城成大路与金鸡大道的交汇处。

    转过西角几丛绿竹,拾级而上,可进入新馆大厅,沿着路标指示前行,几大功能区便一览无余。档案保管区可对移交进馆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便于档案保护和管理;整理加工区可对受损档案进行去酸除污、霉菌消毒、裱糊修复等,让档案恢复本来面貌;展陈利用区可从档案视角见证威海历史足迹,在多样主题展览参观中触摸城市文明进步的脉动;查阅服务区可利用智慧库房系统为利用者提供借阅查询服务。

    2018年7月4日,山东省委领导参观了市档案馆新馆、智慧一体化保障平台、库房综合管理中心、实物档案库等,并对新馆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市各级领导对新馆信息化平台建设、展厅建设及搬迁工作极为关注,明确要求档案工作者应以新馆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用好用活档案资源,全面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磨美玉,贫贱忧戚炼人心,当兰台新馆巍然而立时,兰台人也更懂得何为深耕易耨,何为使命担当。

风景这边独好

    2019年1月,新馆待迁。

    新馆端正如砚。环顾四周,丰草绿缛,兰竹婆娑,赭墙黛窗,相映成趣。

    “楼宇四方周正,很是古朴。”这是兰台新馆给人的第一印象。兰台新馆以文墨为心,秉持“城市之印、文化之礁”的设计理念。大楼主体为两个方形相叠的建筑,既似档案盒的方正形状,也隐喻着砚台开启的动势,并与空地彩砖、室外绿化、草坪树池等以方形图案巧妙拼接组合,抽象出水墨印章以及海水冲刷礁石的意象,寓意着新馆如一枚蕴含着历史和文明的印章般镶嵌在威海市东部滨海新城的中央。

    截至2019年1月,新馆4个展厅布展、功能用房设备调试等工作均已进入后期调整阶段。按照工作计划,市档案局工作人员制定了完备的搬迁方案,完善搬迁工作机制,确保在搬迁过程中档案不散、管理不乱、工作不停。

    历史如河奔涌,一去不返,而档案用记录对抗遗忘。从结绳记事到甲骨青铜,从竹简木牍到书卷纸张,档案载体不断变化,而记忆永远留存。砚台开启,时间洪流裹挟而下,一代代兰台人接续努力,捍卫着历史、真相和初心。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千多年前,终南山上暮色四合,李白踏月而来,回顾身后的山径,看到远山笼罩深黛,只余一片辽阔苍茫。生活便是如此,回首来路,一时成绩如翠微山景,而所有坎坷艰辛,却化为清风朗月,滋养下一个征途。“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党的十九大以来,兰台工作的新画卷已铺展开来,愿你我长歌相和,继续携手出发,踏遍万里青山,历尽奇绝美景!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2月14日 总第333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