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让档案“踏出闺阁”

作者:卢秀英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3-08 星期五

    我一直从事档案工作,最初,我以为档案工作就是对公文、资料等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而档案馆是一个沉闷和严肃的地方。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我像是一名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探险者,逐渐认识到档案不只是风化干枯的页岩上的记载,更是大浪淘尽后的“沧海遗珠”。档案对个人和单位均有重大意义,但长期以来,很多宝贵的档案资料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怎样让历史档案焕发新的活力,让档案融入新型社交媒体,让档案意识深入人心,是我们档案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伴随着岁月交替与时代变幻,每个档案馆都珍藏着各类档案,对历史的点滴变化做忠实的记载。在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这里记载着学校所走过的风风雨雨,凝聚着四川农业大学独有的精神气质。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师生的情感枢纽,它将一切与四川农业大学相关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在这个校园中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人始终有种归属感。

    我的父辈是四川农业大学的教师,我女儿从小生长在四川农业大学,也毕业于此。我们一家三代和四川农业大学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前几日,我在家中整理这些年积攒的老照片,一张张老照片里,老一辈创业建校时的艰辛与不易一一再现,女儿从牙牙学语到大学毕业的情景历历在目。其中一张照片引起我的回忆,那是前段时间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通过微信、QQ空间、公众号等推送的全校20世纪80年代的冬季越野照片,这组照片推送名为“档案馆给你的感动——献给曾经风一样的您”。刚推送出来的时候,这组照片便引来很多人的围观,许多人陷入属于自己的回忆和感动中。记得有位老师在评论区立即留言“多发几张!”因为在其中一张照片里,他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师生情和同窗情深深触动了他。很多在校的学生们纷纷好奇地在照片里寻找自己认识的老师,感受着32年前的学校氛围,彼时学校的建筑环境和师生穿着等都成为他们讨论的热点。

    情感需要触动,历史需要讲述,精神需要传承。通过身边的这件小事,我看到了社交媒体赋予档案宣传的新鲜活力,深刻感到档案宣传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关注不同人群的阅读兴趣,寻找不同人群的感情共鸣点,以社交媒体宣传助力档案“踏出闺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7日 总第334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