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老照片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龙泉驿区知青的青春岁月

作者:朱成文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3-25 星期一

    下乡知青,是指下放到农村、掌握一定知识的青年,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从1969年至1979年10年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共动员区内的594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们分别被分配到省内的温江、洪雅、郫县插队落户和到云南支边。外地知青从1962年起也陆续来到成都市龙泉驿区插队落户,截至1979年,该区共接受安置外地和区内知青6148人。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返城安排工作。

1974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知青们正在参加宝狮湖改造。

    据当年负责过知青管理工作的老同志们回忆说:“其实,‘知青’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代名词,对于这个群体的管理工作来说,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和知青们一起成长起来的。”

    1974年3月25日至30日,中共龙泉驿区委召开了首届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共132名,其中,有事迹突出的先进“知青小组”,有被贫下中农称为“一代新社员”的先进知青,有积极教育子女扎根农村干革命的“优秀家长”,还有动员、安置知青上山下乡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代表。区委各部委、区属各局、各公社(镇)、各基层支部等有关方面的118名负责人列席了这次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等。会后,在大兴公社胜利大队进行了集体安置知青试点工作现场会,并建立了以知青为主的青年队。经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知青们在生产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改变,又相继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

    这次表彰大会召开后,各公社的知青们在生产工作中开始争先恐后地勇挑重担、力争先进。比如:万兴乡的知青们开始积极向农民学习喷洒农药;龙泉驿区的知青们开始全力投入到宝狮湖、芦溪河改造的项目中去。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危险的工种上,知青们也抢着干,如在龙泉驿区大田水库建设中,知青们主动挑起重担,勇敢地开山劈石,由于他们在生产劳动中的突出表现,黄土公社长伍大队团支部被团省委评为先进集体。

    在学习、文化方面,知青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带了个好头。如大兴农场的知青们坚持每天收听广播、阅读报纸,有人还边听边做笔记。在文艺宣传方面,山泉公社、文安公社的知青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排练文艺节目。特别是由文安公社知青组成的文化业余宣传队,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给社员们演出,深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安公社的文化业余宣传队正在表演节目。

    1974年10月,龙泉驿区开始建立知识青年集中安置点,每个点5人左右。同年,成都红旗柴油机厂的党委书记、厂长和知青办主任等人一起到宝狮大队现场考察后,决定建设宝狮大队知青农场,让知青集中居住。1975年,宝狮大队4队知青农场建起了两层楼,其中,包括宿舍、食堂、会议室等共32间,这也是宝狮大队最早的楼房。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篮球场、单杠、双杆等健身场所。

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知青们正在集体阅读报纸。

    当年,到宝狮大队知青农场的知青先后有64人,共负责耕地115亩。1979年,宝狮大队分来最后一批知青9人,此后,知识青年下乡工作停止。1980年,宝狮大队知青全部返回城市。在返城知青中,后来有的成为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有的成为私营企业家,还有的成为成都市劳动模范。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3月22日 总第335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