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从容就义甚 浩气贯长虹

——追随李大钊献身革命的杨景山烈士

作者:王萍萍 蔡德慧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4-04 星期四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李大钊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杨景山是李大钊的学生和忠诚追随者,从1923年追随李大钊走上革命道路,直到1927年4月28日和李大钊一起英勇就义。1957年4月28日,适逢李大钊、杨景山等同志殉难30周年,陈毅元帅在《人民日报》发表组诗,纪念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其中有“从容就义甚,大节凛不屈”“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之句。

忧国兴亡 少年却有凌云志

    杨景山,祖籍河北省清苑县大庄村,1903年出生在直隶(今河北省)高阳县城南街。20世纪初,高阳县纺织业十分兴盛,杨景山家开有纺织厂、染布厂,家境富裕。杨景山8岁开始读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杨家附近有一座孙氏祠堂,杨景山经常到那里玩。孙氏祠堂供奉着明末抗清英雄孙承宗,其率兵御敌血战沙场的英雄事迹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年幼的杨景山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杨景山就下定决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1917年,杨景山升入高小,学业优异,与同学王锡疆、王重民并称高阳县“学界三杰”。当时的高阳县县长敞文藻非常欣赏“三杰”的才华,对他们时加褒奖,意欲沿袭清朝地方官故技,罗致人才,以沽名钓誉,培植个人势力。年幼的杨景山对此洞察于心,与王锡疆相约:接受奖励,但不拜师称门生。1918年,杨景山与高阳县南蔡口村农家姑娘王氏结婚,在学业之余经常给妻子讲解革命道理,教她读书识字。在杨景山的影响下,王氏逐渐理解了革命道理,坚信丈夫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一面承担起侍奉公婆、抚养幼女、照顾弟妹的责任,一面默默支持杨景山的革命工作。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保定,年仅16岁的杨景山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号召百姓抵制日货。在杨景山等人的宣传鼓动下,高阳县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口号和科学、民主精神震撼了杨景山的心灵,在他心里播下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的种子。不久后,杨景山考取保定直隶第六中学。从这时开始,他大量阅读进步书刊,接触新文化、新思潮,开阔了视野,启蒙了进步思想。杨景山还时常与进步同学一起阅读马列主义书籍,了解苏联十月革命的背景和有关情况,探讨各种社会问题。

追随导师 献身革命尽忠心

    1923年,杨景山考入了一心向往的北京大学并见到了久怀景仰之情的李大钊,从此追随革命导师李大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一年,杨景山由挚友王锡疆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2月,中共北方区委成立,李大钊任书记,杨景山协助李大钊做组织工作。1925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杨景山兼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书记。这之后,杨景山与王锡疆、陈毅等同志一起在李大钊领导下并肩战斗。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北洋政府丧权辱国,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以北京学生联合会为主导,由北京学联领导杨景山、姚宗贤等组织北京学生、工人、市民5000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国民反帝示威大会。会后,李大钊、杨景山等带领游行队伍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军警们竟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杨景山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组织学生和市民疏散、撤退,自己后撤离现场。此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杨景山等人跟随李大钊转入地下,住进苏联驻华大使馆兵营,继续抗争。

    1927年初,奉军入关,张作霖残酷镇压革命活动,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杨景山通过关系在德国医院(今北京医院)建立了党的秘密联络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持中共北方区委与各级党组织及各进步团体之间的联系。杨景山的战友刘清扬在证明材料中写道:“杨景山同志掌管党华北七省组织的机密,进入东交民巷后,一年多的时间,埋头苦干,足不出户,坚持工作,毫不动摇。虽然家有父母妻子,全不考虑,公而忘私,衷心献身革命,义无反顾。工作余暇,我们常在一起谈笑,他始终冷静幽默,满怀乐观的革命精神。但在反动军阀的高压下,党的地下斗争更为艰巨,向各地方组织发出指示,往返不断的联系,更需格外的慎重。他曾想尽各种方法,既要完成任务,更要保证各地组织的安全,绝不影响革命工作的联系和前进。杨景山同志在李大钊同志领导之下,在北伐大革命的进军之中,北方区党的工作是极端困难而艰苦的,但杨景山同志对党的工作,坚持到底,尽到了忠诚的责任。在张作霖派遣反动军警闯入东交民巷查抄北方区党部之前,风声已经紧张,杨景山同志经李大钊同志的指示,焚毁了一切有关的文件。”

慷慨赴死 浩气长存照汗青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无视国际公约,悍然下令搜查苏联驻华大使馆,逮捕了在使馆兵营内坚持领导革命斗争的李大钊、杨景山、谭祖尧、陶永立等中国共产党人和路友于、邓文辉等国民党左派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共60人。

    在狱中,杨景山与反动军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保护了同志,避免了党遭受更大损失,表现出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杨景山的家人是善良本分的商人,寄希望于找律师打官司求得公正的判决。军阀派人给杨景山家人传话说,“与其打官司,不如花钱赎命”。杨景山知悉后,面临生死抉择,毅然拒绝“花钱赎命”,凭着对革命的坚定信仰选择了舍生取义、慷慨捐躯。4月28日上午,奉系军阀不顾舆论压力,将李大钊、杨景山等中共北方区委、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成员共20人匆匆判处绞刑,并在当天下午立即执行。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英勇就义后,行刑人问杨景山,“害怕吗?你这么年轻,就这样死了,难道不觉得可惜吗?如果你有悔改的意思,现在还来得及”。面对凶残狡诈的敌人,杨景山正义坚贞,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戴着刑具,挺胸抬头,一言不发地走向绞刑架,从容赴死,牺牲时年仅24岁。由于法庭不让中国记者进入,杨家请来的外国记者和摄影师拍摄了法庭审理和刑场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景山的妹夫李寿田代表杨家后人将这些珍贵的照片捐献给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高阳县政府建立了杨景山烈士陵园,后更名为高阳县烈士陵园。1965年,陈毅元帅为杨景山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碑文写道:杨景山烈士在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同志领导下从事党的工作,担任北方区组织部长职务,是党的主要干部,为人政治坚定,对党忠诚。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奉军入关进京,严厉镇压革命活动,北方区委转入地下,艰苦奋斗一年之久。1927年4月6日被捕,4月28日,杨景山随李大钊同志英勇不屈,从容就义于绞刑台上,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杨景山烈士精神不死。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5日 总第335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