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渡江追歼顽敌 解放江南人民

——袁志超写给八弟袁军的战地家书

作者:张 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4-26 星期五

    书信执笔人袁志超,山东临沂人,出生于1925年,1944年参加革命,在山东大学工作。1947年调至豫皖苏军区政治部,后编入第二野战军,在第18军司令部、政治部任秘书。

    1949年,袁志超随第18军作为渡江大军第二野战军的总预备队,于4月24日在安徽省的安庆至枞阳镇地段渡过长江,向殷家江、祁门、开化、衢州一线挺进,追歼逃敌。5月5日,在马金岭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安徽省保安三旅、保安五旅共5000余人,并活捉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上将保安司令张仪纯。之后,第18军一部西进鄱阳湖,解放湖口、都昌、九江、庐山,保障我南下大军粮道安全。这是袁志超在行军途中写给八弟袁军的一封家书,在这封长达6000多字的书信中,袁志超向八弟及家人详细介绍了自己渡江前后的所见、所闻、所思。其中,不仅有生动的对话记录,还有对当时所处环境及战斗经过的真实描述,该信内容感情真挚、笔触细腻。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虽然70年过去了,但今天此信读来依然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让我们对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更加珍惜。

袁志超于1949年端午节夜间写给八弟袁军的家书(部分)

“我们是和国民党谈过和平的”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我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省各一部分,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战火纷飞的年代,袁志超在行军途中的江西省乐平县城接到了八弟袁军的来信,激动万分,利用战斗间隙迅速回了这封沾满硝烟的家书,他首先介绍了渡江前的一些情况。

亲爱的八弟:

    你阳历四月廿三日寄给我和你四哥的信,我于五月廿八日收到,我看了你的信,发现你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就拿起这封信来去读给母亲听吧,她老人家听了心里一定很欢喜的,我现在就把我们过江以来的许多事情捡(拣)重要的讲给你们听吧。

    你们应该知道,在四月五日到二十日的十五天中,我们是和国民党谈过和平的,我们的毛主席为了少打仗,少叫老百姓受苦,少破坏许多财产,少死伤人,于是提出了八个条件叫国民党接受,谁知国民党这伙反动家伙顽固到底,不愿意接受和平条件,于是在四月廿一号那天,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下了命令,叫我们三路解放大军一齐过江,去把国民党反动军队消灭光,解放江南人民,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我们接到命令后就过江了,因为队伍成千成万的,很多,一时过不完,我们等到廿四日才渡过长江的。廿三这天晚上,我们冒着大雨跑了七十里路,赶到长江边,住到一个村子中,这地方是安徽省桐城县,这村子的名字叫随河集,到长江只二里路,村旁有条河直通长江的,我站在这河堤上顺着河面一直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问老百姓以后,(才)知道这片水就是长江。有许多挂着白帆的船从那里开来,停在村子旁,江边驻的十七军的同志告诉我,这许多船都是回来休息的,刚才有我们大批队伍过江去的。

    白帆映江运兵忙。袁志超回到村子后,就一心盼着天快黑,第二天好快些过江打敌人。当天晚上,他在灯下拿出纸和笔给八弟袁军写回信,但只写了一张纸就疲惫的伏在桌子上睡着了。所以在后来继续写信时,他把第二天看到、听到的都告诉了八弟。

    第二天一早起来,跑到江边,这时有十多条帆船靠岸排着,天气很阴沉,下着蒙蒙的细雨……我就和水手谈起话来了,我问他第一批队伍是怎样过的,他说:“廿一号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许多解放军就来了,船是早一(已)预备好了的,大炮都架在船上,机关枪架在船头,岸上也架满了大炮,一阵风把船推开江岸时候,机枪大炮就打起来了,这时候耳朵只听见轰轰地响,啥也听不见了。”

    “敌人在那边也打枪打炮的,’他指着船梆上的一个洞说:‘这个窟窿就是被国民党军队打的。”

    “以后呢?”我问他。

    “以后敌人没等你们上岸就逃走了,你们人一上岸就追,我开船回来的时候,是带了七个俘虏回来的。”

    ‘嘿,我一辈子也没见这样多的军队,过了四天四夜都没过完。’

    …………

    船有四十分钟的工夫就到对岸了,这时候下起雨来了,我下船时一不小心跌倒在泥里去了,大家都笑起来。

    从信中这段生动的讲述中,可以看出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虽然身处战场,但英勇无畏、精神饱满、积极乐观,令人敬佩。

“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队伍”

    渡过长江后走了两天,袁志超和部队一起来到了安徽省贵池县南部的山里,由于当地老百姓听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所以都跑到山上躲了起来。我们的部队走了五六天没看到一个老百姓。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有一天到了一家,我们都住在楼上……第二天临走时,你四哥写了一封信贴在他家墙上,告诉他们不要害怕,解放军是不打人不骂人不害苦老百姓的。

    这些老百姓因为不了解我们,跑到山上去逃难。天又下雨,也没有避雨的地方,又没饭吃,淋的(得)浑身是水……有一家五天没吃饱饭,饿死一个小孩子,老头子饿得走不动了就躺在山上。有的老百姓觉着在山上也是淋死饿死,不如下去看看。胆子大的硬着头皮回家,进家一看,队伍一个没有了,东西一点也不少,烧的草吃的米还留下钱。他们看了又惊又喜,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好的队伍,于是回到山上把所有的人都叫回来。

    更有意思的是,当老百姓和我军官兵接触后,发现与国民党宣传的恰恰相反,解放军是真正为人民求解放的队伍。于是,就气愤不已,破口大骂起国民党来:

    谈起来,他们大发牢骚,骂国民党不是好东西,不该欺骗人说共产党杀人放火,吓得他们淋了几天雨,饭都吃不上。他们说,谁再听国民党这些王八蛋的话,就不是娘养的。我们看了又是好笑,又是同情。

    5月1日,袁志超的部队来到安徽省南部的祁门县。经过当地许多村庄时,他们看到墙上有很多过去老红军写的标语:“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打倒帝国主义!”等,部队士气更加高昂。

“在这里我们打了一个漂亮仗”

    在安徽省祁门县,袁志超随同部队翻越了一座名叫大横岭的山。一路上,战士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还打起铜鼓、唱起歌,嘹亮的军号声回荡在山谷间。他在信中详细地记述了活捉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上将保安司令张仪纯的过程。

    五月六日,我们已经(来到)浙江省边了,在安徽祁门县和浙江开化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山叫马金岭,上十五里路,下十五里路,上下就有三十里路,这一天爬了这座山。七号,驻浙江省开化县西北部马金镇的一个小村子叫下田,在这里我们打了一个漂亮仗。

    国民党的安徽省主席、上将张仪纯带了安徽省保安司令部和保安五旅跑到我们附近的一个村子叫田畈庄的,这些人一共有五千多,有炮两门,轻重机枪三百多挺。……他们又想回头北窜,这一天就碰上了我们十八军了。他们不知道我们来得这么快,就住下来做饭吃。他们就玩起老把戏来了,杀鸡、杀猪、把老百姓的牛捉来杀。老百姓看事不好就把牛绳放开,放到山上去,蒋匪们就去追,追不上就用枪打。村子的妇女都被他们强奸了,老百姓说你们不是说中央军不害老百姓吗?蒋匪们说:‘现在是困难时期,你们应该帮忙。’老百姓都吓跑了,也就来我们这里报告了。军首长一听这消息,就马上下命令,调了部队都(堵)截住打他们。

    战斗打响后,袁志超一夜没睡地忙活着,电话声此起彼伏:

    喂!喂!你是袁秘书吗?你赶快通知派人到东头小村子上放一个班的哨。”

    …………

    半夜里电话铃又响了:“喂!喂!袁秘书吗?现在已捉到俘虏二百多名了,机枪缴到三十挺了……”

    电话又来了:“袁秘书!袁秘书!马上准备能容三百俘虏的房子,马上,马上,快快……

    第二天下午,部队领导让袁志超赶紧组织放俘虏,人太多盛不下。于是,袁志超回到秘书处,开始组织发钱、发米、写证明、检查和登记,按规定和程序把一批批的俘虏放了出去。他在信中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天晚了,好容易休息一下,到街上散步,有几个释放的俘虏又跑回来了……口口声声说是“被土匪抢了”,“被土匪抢了”,大惊小怪。

    我说:“你乱喊什么!什么是土匪?你们过去对待老百姓太好了,这是你们自己找的!”

    …………

    他们好几个嘴一齐向我说这样的话,嗡嗡嗡嗡塞了我一耳朵。我说:“你们杀老百姓的牛,杀老百姓的猪,老百姓在一旁给你们叩头,叫老子,你们良心动了一动没有?你们强奸妇女,人家跪下哀告,你们良心出(发)现了没有?你们这是自作自受。路费、米都统统发过了,你们自己想办法……”

    “呀!长官哪,我们没有杀牛呀,也没有欺辱妇女呀!那都是别人干的……”

    我大声告诉他们说:“你们今后要好好记住,你们要害老百姓,老百姓也决不饶你(们)!”

    在此次战斗中,我军除俘虏4500多敌人、缴获300多挺机枪外,还活捉了安徽省主席张仪纯。

“我这次在行军中立了功”

    在马金岭战斗后,袁志超所属部队在浙江开化县华埠镇住了一个星期,就向江西省乐平县出发了。他最后在信中写道:

    我写信的地方是乐平县城内……我这次在行军中立了功,是个三等功,上级对我加以表扬,还发的喜报,报到县政府,再转到咱家中的,这个喜报我已寄沂东县政府了。

    我们这次去打广西队伍,即是打李宗仁、白崇禧,大概还要到湖南、广西去。

    我的身体很好,你四哥的身体也好,请对母亲、父亲说,不要挂念。我写这信的时间不早了,现在已是鸡叫了,就此搁笔吧……

    新中国就要诞生,希望你还是多学习文化,以后好多为人民服务。

    在信件结尾处,袁志超落款道:“哥哥志超,寄自江西乐平 于端阳节夜。”

    袁志超兄弟姐妹8人,他在家排行老大,收信人袁军是他最小的弟弟。在和睦的家庭中,他对八弟格外疼爱,所以这封长信就是他熬夜写给八弟的。

    1950年,袁志超随第18军进军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后,他长期扎根在青藏高原,为守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贡献。袁志超还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在那么紧张艰苦的日子里,他每年除了给家里寄回大量的书信以外,自己还写下了好多本《南下日记》和《进藏日记》,这都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后来,他转业到河北省石家庄市,于2003年去世。

    2005年,年逾七旬的袁军把这封珍贵的《渡江来信》捐赠给了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次年6月,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4月19日 总第3362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罗京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