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东北讲武堂旧事

作者:陈 晶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7-29 星期一

    东北讲武堂是近代东北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共创办11期,毕业学员近万名,此外还有各种专科班、研究班毕业学员千余人。辽宁省档案馆珍藏着多本《东北讲武堂同学录》,其中收录了东北讲武堂第一期至第十期教员及学员名册,包含个人照片、字号、年龄、籍贯、住址等信息。透过这些同学录里英武的面庞,我们仿佛看到了在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里,一群满怀奋发图强之志、以满腔热血救国救民的年轻人。

曾位列民国四大军校之一

    东北讲武堂前身为东三省讲武堂。1908年8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陆军部奏章,借用奉天(辽宁省旧称)陆军小学堂房舍设立东三省讲武堂,“作为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后移至奉天省城小东门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讲武堂时停时办,直到1915年再次停办。

2014年,辽宁省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整理、出版的《东北讲武堂同学录》封面及其中吕正操的毕业照。

    1918年,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他认为“养兵之道当以教育为先”,下令“在前讲武堂旧址设立奉天陆军讲武堂”,“由陆、防各军选送现职军官轮流入堂,分科授课,次第毕业,毕业之后仍各回原送机关择优任用,以励向学”。第二年,奉天陆军讲武堂又改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隶属东三省巡阅使署。张作霖兼任讲武堂堂长,本部设教育、庶务、军需、军医、兽医、书记各官,学员编为4个区队。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进行整顿和改革,扩充讲武堂规模,堂长下增设监督一职,由张学良担任,负责实际领导工作。除原有步兵科外,增设骑、炮、工、辎等科。教官多为东北籍的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生或留日士官生。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他曾提出:武的要靠办好讲武堂,文的要靠办好东北大学。当年,张学良“为统一东北军事教育计”,将东北“陆海空军各军事教育机关,统改归讲武堂监督管辖,而陆军讲武堂乃改称东北讲武堂”。自此,东北讲武堂成为东北的最高军事学府,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后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并列为当时中国的四大军官学校。

    在张学良的主持下,东北讲武堂进一步发展,先后在黑龙江、热河增设分校,原讲武堂改为辽宁本校。同之前相比,学校规模更大,学员更多,后又设立了高等军事研究班、炮兵研究班、空军教育班等。

同学录中留存十期学员信息

    2014年,辽宁省档案馆整理、出版的《东北讲武堂同学录》,上起于1919年,下止于1930年。由于东北讲武堂第九期第二总队学员属于第十期,因此这套《东北讲武堂同学录》实际记录了讲武堂第一期至第十期教员和学员的信息。其中,第九期、第十期同学录记录的学员信息最为详细,除了载有学员个人照片、字号、年龄、籍贯、住址外,还包括官衔、所在总队及具体分队等信息。此外,同学录中附有校训及校貌、操练、军事演习等照片。

    1919年5月,东北讲武堂第一期学员由奉军各部队选送,“共有222名在职而无正式出身之军官入堂学习,授以初级军事理论知识”,1920年4月毕业。张学良、张廷枢等东北将领均毕业于此期。

    1920年5月,东北讲武堂续招第二期,毕业学员352名;1921年5月,招收第三期,毕业学员391名;1922年10月,举办第四期,招收学员335名。讲武堂第四期除招收现役军官外,还在社会上招考青年学生,学期一年,但青年学生毕业后须见习3个月方准补用。东北讲武堂第五期于1924年1月招生,但中途因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学员临时解散回原部队参战,战后方复课,于1925年10月毕业,学员324名。1926年8月,讲武堂招收第六期,学员406名。

    1927年6月,东北讲武堂在北京黄寺设立了分校,在北京、沈阳两地招生,所以第七期学员人数一度达到900余人,为张作霖主政时期人数最多的一期。同年9月,沈阳本校续办第八期,学员仍由各师旅选送,学员617名。

    1928年,张作霖退回关内,东北讲武堂第七期学员也由北京移入本校,至8月毕业。第八期学员曾于1928年4月停课,8月复课,于11月毕业,学员559名。

    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和第十期的学员原为一期,为什么又分成两期呢?一方面是两期学员毕业时间不同,另一方面是两期的教员不同、学员的来源不同。第九期第一总队的学员来自“各军队未受相当军事教育之下级军官”;第二总队为学生队,“初中以上之学生,曾经教导队、学生队及各特兵科之教育班毕业之学生”。第九期、第十期共招学员5000人,后经过“甄别试验,取消学生百余人”。

    而第十一期同学录,因九一八事变爆发学校停办没有印制。

乱世之中培养诸多名将

    翻开《东北讲武堂同学录》,青年人的爱国志向清晰可见。如第三期第一中队序言中写道:“东三省密迩强邻,鹰瞵鹗瞬,情形瞬息万变,武备尤贵充盈……今日之内乱频仍,外患岌岌,譬如巢燕居于半火之堂,游鱼处将沸之鼎,挽狂澜支大厦舍我侪军人,伊谁任也?”号召同学们“愿矢匹夫有责之心,奋马革裹尸之志,放异彩于白山黑水,播威名于赤县神州!”1919年至1931年,东北讲武堂培养出一批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优秀军事将领,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身先士卒、大显身手,成为一代名将。

    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同学录载有新中国开国上将吕正操的照片,照片中他头戴军帽,双目有神,英姿勃发。同学录中记有,吕正操,字必之,毕业时年龄为22岁,是奉天海城县人,在步兵科学习。而《吕正操回忆录》中也有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1923年冬,吕正操由张学良选送进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学习,这期间吕正操严于律己,十分刻苦。”

    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同学录载有新中国开国中将万毅的毕业照,毕业照上万毅留着当时军人惯有的短发,面孔清瘦,英俊洒脱。同学录中记有,万毅,字顷波,辽宁省金县人,时年23岁,在东北军中已经是少校军衔。1930年6月,万毅以该期学员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张学良奖给的怀表一块、指挥刀一把。

    新中国开国少将贾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东北讲武堂第六期同学录中贾陶用的是原名贾辅国。当年他只有21岁,在第三队炮兵科学习。毕业照中,年轻的贾陶斜扎武装带,与多数人正视镜头不同,他选择了斜侧身取相。

    此外,东北讲武堂第九期同学录中,有杨有山将军的毕业照,他当时是第一总队步兵第五队学员。同期步兵科的还有被称为“打不死的参谋长”、新中国开国少将李钟奇的毕业照。东北讲武堂第十期同学录中,载有新中国开国少将赵东寰的毕业照,他当时是第二总队步兵第七队的学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7月26日 总第3404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魏安宁(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