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70年前,万余平津学子参军南下

——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往事

作者:王 婷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7-30 星期二

    今年,距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以下简称“南工团”)的万余名平津大中学生参军南下已经过去70年了。70年前,我们还是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我们毅然告别母校、告别亲人,不顾个人安危,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踏上为解放、开辟新区和军队现代化事业而奋斗的征程。

平津学生踊跃参军

    平津大中学生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49年2月3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城。不久,各个学校的师生纷纷到部队驻地联欢,请解放军作报告。很多学生当场就要求参加解放军。15日,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领导将学生们渴望参军的情况报告中央军委。17日,中央即复电,同意吸收万名青年参军。随后,中央任命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为南工团总团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为副总团长,实际工作由陶铸主持。总团下辖3个分团。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部分团员在清华大学返校日后回部队途中。

    24日,南工团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天津日报》刊登了招考团员启事。招生简章上说:“为解放南方各省人民,发动新区群众,开展新区工作和接管所有城市的国民党反动派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机构和铁路、矿山等国营企业,积极地建设人民的新江南,特组织南下工作团,随军南下。”

    招生启事和简章在报上一经公布,立刻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报名参军的巨大热情,平津两市各院校及中学立即热烈响应。从2月24日至3月1日仅一周时间,清华大学便有1000多名同学报名,约占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为了新中国的长远发展,理工科学生需要留校继续学习,最后南工团在清华录取了本科生198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也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不少大学四年级学生自愿放弃即将获得的学位,毅然投笔从戎,参军南下。

    北平市高等院校的进步教授除热烈支持和赞扬学生参军,有些教授自己也要求参加南工团。一分团吸收了几十名坚决要求参军南下的教授、学者及研究生,组成了一个研究班。这个研究班的教授、学者,专业涉及外语、金融财贸、海关、外交、土木、机电、科学技术等,是接管南方大城市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爱女梁再冰(时为北大西语系三年级学生)、堂妹梁思美、梁思聪都参加了南工团。著名学者和收藏家贺孔才(参军后改名为贺泳),在北平解放1个多月(3月25日)后,响应“向国家献宝”的号召,向政府捐赠了贺家几代人200年的家藏:12768册善本图书和5731件珍贵文物,其中多为无价之宝。随后,他率子女贺侃、贺晖等4人参加南工团。毕业于西南联大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汪曾祺,告别了设在故宫午门的历史博物馆,参加南工团随军南下。

    天津南开大学、北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耀华中学等,报名参军的盛况不亚于北平。据不完全统计,天津约有2000名大中学生和100多名青年技工参加了南工团,组成二分团。5月中旬,经中央批准,又从河北正定的华北大学调拨了1500名学员,脱掉灰色制服,换上绿色军装,加入二分团的行列。华北大学的学员基本也是平津的大中学生。

在党的关怀和教诲中成长

    在刚刚解放的平津,要在几天之内解决万余名大中学生的驻地、军粮、军装,并非易事。当时负责后勤的一位红军老干部杜立裕(一分团二大队副大队长),在40年后南工团聚会时对我们说:“当年四野首长一再叮嘱我们,要把你们这帮大城市的学生兵照顾好,‘待遇从优’,使你们感到革命军队的温暖。光为了给你们寻找睡地铺用的稻草,就让我们用大车拉了好几天。中央首长真把你们当宝贝看待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一分团一大队副政委舒塞(中)与团员们在一起

    中央军委对配备给南下工作团的各级领导干部,从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品德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要求很高,是严格筛选后任命的。大队以上的干部都是经过长征和抗战锻炼过的,长期做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他们和学生兵相处得很好,深受知识青年的敬佩和爱戴。

    除了按学习计划安排的课程外,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如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李立三、叶剑英、彭真等,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上大课。此外,著名的学者、作家、民主人士,如郭沫若、艾思奇、李达、邓初民、刘白羽等,也被请来作报告。受邀来为南工团作报告的中央领导同志人数之多,在解放区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

    随着解放大军势如破竹的南进步伐,有的省份国民党和平起义,有的省份被解放军打得土崩瓦解。革命形势要求南下干部尽快接管解放的城镇。南工团结束了学习阶段,奉命随军南下,广大学员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奔赴人民需要的地方

    在分赴各地、各个不同岗位之前,南工团副总团长陶铸分别到3个分团驻地看望大家,他语重心长地嘱咐这些生力军,希望他们服从组织分配,争取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作出成绩来。在南工团中占大多数的党团员表示,坚决服从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自己。

    分配到中南军区的南工团团员,大多数做建团工作和文化教员。

    南工团团员作为党支部的得力助手,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不怕死,不畏难,深入连队宣传战斗英雄事迹,鼓舞士气,同时也参加战斗和救助伤员等,涌现出不少英雄模范。

    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要建成一支有知识有文化的部队。而当时部队中的战士大多数为翻身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担任文化教员的南工团团员从扫盲开始,逐步将他们培养到具有小学文化程度,有些成绩优秀的战士,部队还将他们送到速成中学或参训队进一步学习。南工团的学生兵对提高部队文化素质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

    为了给部队培养高尖端科技人才,1953年在哈尔滨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南工团团员中很多人入伍前已是大学生,参军后又经过三四年的锻炼,政治觉悟也比较成熟了,因此很多人被选送到哈军工。有的同志于1957年毕业后,参加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这期毕业生大都成为各军兵种尖端科技的领军人物。

    而分配到地方的南工团团员的工作范围比较广,包括城市各部门的接管工作、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剿匪反霸以及土地改革等。在广西剿匪战斗中,南工团的学生兵第一次拿起枪参加武装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光在柳州地区剿匪中就牺牲了7位南工团团员,他们是杜敬斋、万家才、王成国、何至公、郑樵、张瑞云和郑家珣。在整个广西剿匪中,匪徒夺走了许多南工团战友宝贵的生命。

    1950年1月,南工团二分团几十个人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他们和战士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海上大练兵中,学游泳、练划船、摇橹、观察气象、演习滩头登陆,女同志和男同志一样刻苦训练。每天除军事训练外,他们还要协助指导员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教唱歌、办黑板报等方式鼓舞士气。在渡海作战中,南工团团员寇毅之和王之极光荣地献出年轻的生命,1950年5月,他们被127师追认为战斗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及其他南工团团员们为新中国解放和建设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文中所示照片由作者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7月26日 总第3404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