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南京——我的诗和远方

作者:张 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09 星期五

    1983年的夏天,我来到南京上大学。36年,南京一直是我的诗,我行吟其中,常文思如泉;36年,南京一直是我的远方,虽从未稍离,却每有惊喜。

    犹记初到南京的我,和同学们一起跟着老师寻访名胜古迹。龙盘虎踞的紫金山、苍然蜿蜒的四方城、断碣残垣的明故宫、寂清深幽的明孝陵、庄严巍峨的中山陵、古意犹存的夫子庙、明净疏野的玄武湖、风流宛在的秦淮河、碧水温柔的莫愁湖、绝壁万仞的燕子矶、枫叶酣红的栖霞山、佳人摇楫的桃叶渡,处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在大学中文系学习的6年,就这样沉醉地走在南京久远无垠的底蕴里,再热的夏天也蒸腾着诗意,多冷的冬季也呼啸着诗情,怎能不爱南京这雍容典雅的气象、深邃醇厚的韵味!毕业时,我选择留在南京,从此成为南京的居民。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北宋名相王安石晚年居住的半山园工作。一次次徜徉故居,为诗人“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友园屋深”的淡泊而深深感染。一遍遍登临城墙,远眺祥云缭绕的中山陵,俯瞰微澜轻漾的前湖水,对职业的不适慢慢消去。因为与一个著名历史人物的近距离对话,我增加了对人生的理解及对自己的信心,怎能不爱南京这博大旷达的情怀、贯通今古的胸襟!

    今年春天重游半山园之际,我发现当年的判断没有错。残缺的城墙早已修旧如旧,断开的部分也与富贵山、中山门的城墙连为一体,正如我的人生早已跨过沟坎、走上坦途。居然还有几头梅花鹿在林间悠然踱步,与上山下山的人们安然相对。于是吟出一首小诗:“春日登半山,故园闲凭栏。依依前尘鹿,脉脉明时砖。”昔日虽无法重来,新景总令人欣慰,在这绵延辽阔的所在,心头无法不豁然开朗。南京,使我在回望间愈懂沉郁的岁月之诗。

    若干年后,我脱下了戎装。家在城东,新的单位在城西,原先步行几分钟的路程变成了长时间的车行。然而不久前,地铁二号线开通了,“地铁+步行”成了我新的上下班方式。中山门城墙、南京博物馆、总统府、六朝博物馆、长江路民国一条街、乌龙潭、曹雪芹雕像、魏源故居、清凉山等都成为我途中的驿站。青砖灰瓦、苍苔长藤、卧石立柱,或披紫霞云裳,或沐细雨轻风,或笼青山斜阳,或伴流水波光,使人仿佛行走在六朝的烟雨里,流连在明清的诗词里,怎能不爱南京这兼容并蓄的格局!

    而南京图书馆这样散发着时代气息的宏大建筑,总会把我从幻觉中拉回,感叹南京城悄然拔节的壮大。是啊,每当走过这里,看着摩肩接踵的高楼,想起上大学时连门都进不了的金陵饭店,不禁莞尔,这曾经的南京第一高楼早已淹没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忙碌的地铁飞驰出南京的速度,倏然的轻轨辐射着南京的开放。招商花园城一边是琳琅满目的商铺,一边是雅致静谧的书社,让人不禁想起塞纳河畔的左岸右岸,为东郊的今非昔比而心摇神荡。南京,使我在穿越间饱览绚烂的文明之诗。

    年前,我的住处搬到了河西,又有了一条可以看见别样风景的行走路线。沿着秦淮河边的石径和步道,可以看到四季斑斓的花木,杨柳依依,银杏金黄;可以看到百姓生活的种种画面,天然绘就,打动人心。我真切地感受到南京人日常生活的美,那种不加文饰的原生态之美!南京,使我在凝眸间顿悟简淡的生活之诗。

    在这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大自然的随物赋形使得处处长卷短轴、风光各异,也使人稍稍移步就可以领略诗和远方之美,长江边这条贯穿南北的新建绿道会如此明晰地提示你。傍晚,我几乎天天在这里漫步,每隔一段路的石壁上都挂着宣传图片,介绍着下关的历史。渡江胜利纪念馆前矗立着大红色的“千帆竞发”群雕,让人在回味“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壮阔场景之时,为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沧桑巨变而欣慰。轻踏着澹澹江水的节拍,我一直会向北走到南京长江大桥近旁。凝望着那童年时就心驰神往的桥头堡和玉兰灯,想起坐着绿皮火车在南京和家乡之间疲惫奔波的情景,怎能不为今天高铁的风驰电掣而振奋!而最南边的河西新城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南京奥体中心活力迸发,青奥城生机盎然,绿博园花木葱茏,“南京眼”仿若琴弦,这里的一切都展现着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融合之美,跳跃着青春、运动和发展的音符。这次第铺陈的缤纷画卷形象地诠释着伟人豪迈的词句:换了人间。那些值得铭记的过去,是历史和心灵的远方;现在正崛起的新城,是未来和希望的远方。

    走啊走,就这样在南京走了整整36年,走得不羡慕吟诗作文写春秋的骚客,不羡慕背起行囊走天涯的旅人。36年,南京步履不停,随着时代在前行;36年,我步履不停,跟着城市在成长。在南京,无论从哪里迈步,生活都可以变成旅行的样子,心灵都可以开始激扬地跋涉,随遇的所见都能成为超尘的诗行,停泊的此处都能抵达诗意的远方。

    一日,友人制作一档关于南京的节目,想用四句话来描绘秦淮河的今昔,向我求援。与金陵城相伴自少年的我,与秦淮河依偎到鬓斑的我,情不自禁,由衷而发:“这条河,阅六朝繁华,乌衣巷口照斜阳;这条河,映千年流觞,吴姬压酒有余香;这条河,揽八方寓客,儒林外史赋奇章;这条河,传百年佳话,桨声灯影夜未央。”余韵悠扬,昨夜未央,前路正长,汩汩的诗意就这样从胸中溢出,满满的爱恋就这样从心中喷涌。啊!南京,与你耳鬓厮磨36年,你仍然是我相看不厌、吟咏不尽的诗篇;南京,与你朝朝暮暮36年,你依旧是我惊艳不已、须臾不离的远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8日 总第3409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