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隔江轻踏旧时光

作者:张 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16 星期五

    连日的读写之后,我去江边散步。走到中山码头,我见到来来往往的轮渡,忽然对江那边的风景产生好奇。随兴所至,我登上船去,江风拂面,波浪欢腾,十数分钟后便来到了浦口。

    多少年前我就知道,南京浦口有个老火车站,建于1914年,是当时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一直想来看看,今日真乃机缘巧合。上了岸就急急问讯,路人手一指:“喏,就在那边!”没想到车站就在港口近旁,真是喜出望外。稍稍移步,一座有着长廊和立柱的民国建筑赫然眼前,上有“南京北站”4个字,一旁的拱形雨廊尚存,骤然使人置身从前的时光。车站附近还有一些低矮的建筑,墙皮早已脱落,铁栏锈迹斑斑,“行李包裹提取处”“换票”等字样,提示着久远的另一个时空,让人恍惚不已。这个车站见证过孙中山“奉安大典”的迎灵仪式,见证过渡江战役的发起……静默无语的它,深藏着多少牵系众生悲欢、令人浮想联翩的往事啊!

    这伫立江边一百多年的火车站,既是历史的,也是文学的,它更因朱自清那篇《背影》而闻名于世。我仿佛看见他们父子俩“过了江,进了车站”,仿佛看见父亲“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仿佛看见儿子“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仿佛看见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如今虽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却成了文学史上经典的身影,它象征着父亲含蓄而至深的爱,诉说着我们和父亲一起度过的永不复返的旧时光。

    缓缓向浦口,也向旧时光的深处走去。一座天桥迎面而来,桥下是蜿蜒交叉的铁道。站在桥上,感受着绿皮火车经过时的微微震动,心也不禁轻轻颤动。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站在天桥上等待火车经过呢!成年后的梦里,也常有父亲牵着我的手走过天桥的画面。窄窄的小巷里,有“老浦口记忆”茶社,有卖各种日用品的杂货铺,与江这边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街边竟然有理发的摊子,有老人和孩子坐在方凳上剪发,让我想起小时候挑着工具、沿街叫卖的剃头师傅,现在城市里哪还能见到这样的情景?一排待拆的老房子,旧式的推拉式小窗半掩,使人不由想窥见内里的故事。一只褐色的猫在杂草丛生的小院里懒睡着,安心守候着即将夷为平地的老屋,还有它熟悉的旧时岁月。阳光照在猫的身上,光影如此眩晕,光阴如此神秘,我轻轻走过,不忍扰它。

    这里的时光好慢,慢得使人流连不尽,不禁欲问今夕是何年。来到一处更远的小巷,里面竟是我最爱逛的农家菜场。都是农民自己种的菜,绿的青翠欲滴,紫的油亮欲溢,红的赤艳欲燃,我禁不住买了一把香芹、数根茄子、几个番茄。小巷的尽处,是一家饭店,宽敞的大堂里放满了四四方方的大桌子和长凳。从前,这样的饭店算是十分气派了,路过时,我多么向往能坐在那长凳上,美美地吃上一顿啊!

    不觉已近中午,于是我往回走了。公园里悠闲的游人,开得很慢的公交车,路边刚出炉的烧饼,小馄饨铺里飘出的香味儿,都使人的脚步不觉放慢。我坐上轮渡回到江这边,面对喧闹的人声车声,不由得感慨万分。在滚滚红尘的奔波忙碌中,我们许多人把休憩设定在离开职场后,设定在自己的事业完成后,设定在儿女成家后。而真到了那时候,或许又想着有许多新的事要做,或许又为儿女的儿女而操劳,或许身体已不允许我们出户。那么,何不从现在起就浮生偷闲去放松自己呢!你看,只消一念之转登上江轮,我们就可以邂逅从前的时光;你会发现,原来,即使是在繁华如许的城市,时光也是可以慢下来的,只要你愿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15日  总第341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