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叶挺独立团勇战成名的真实记录

第四军汀泗桥、贺胜桥作战图

作者:张 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30 星期五

《第四军汀泗桥、贺胜桥作战图》 中央档案馆藏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两大著名战役。叶挺独立团作为主力军,在这两次战役中大获全胜,立下赫赫战功,为北伐军攻占湖北、消灭军阀吴佩孚主力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档案馆珍藏的一份重要档案——《第四军汀泗桥、贺胜桥作战图》,就是叶挺独立团英勇奋战,攻占汀泗桥、贺胜桥的真实记录。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参加了会议的筹备和会议文件的起草,并有10人被选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7月,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誓师北伐,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正式开始。

    北伐开始前,根据各大军阀的兵力情况和对北伐战争所持态度,在苏联军事顾问加伦的斡旋下,北伐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入,迅速消灭吴佩孚所部。按照这一战略方针,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所辖叶挺独立团等部作为先遣部队,出兵援助被吴佩孚援军击败而退守湖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所部,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6月,独立团占领湖南攸县,稳定了湖南战局,打开了向北进军的通道。7月,北伐军占领长沙。8月中旬,北伐军继续北进,19日占领平江,22日占领岳州,随即进入湖北。

    吴佩孚看到北伐军有直捣武汉之势,急忙调兵在汀泗桥一带布防。汀泗桥是湖北省咸宁市境内的军事要隘,武汉南面的第一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占领汀泗桥,必须先切断粤汉路,以断敌后路、抢夺有利战机。为此,北伐军选择了介于蒲圻和汀泗桥之间的中伙铺车站,作为攻击目标。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在中伙铺截击了敌军孙建业部第二团,俘获自团长以下官兵400多人,首立战功。汀泗桥作战图上注有:“由中伙铺攻汀泗桥是独立团叶挺”,显示独立团在中伙铺克敌制胜后,继而向汀泗桥进攻。中伙铺之战可以说是汀泗桥战役的前奏曲。

    8月26日清晨,北伐军以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为先锋,以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向汀泗桥发起攻击。次日凌晨,总攻开始,三十五团从正面吸引敌军注意力于铁路桥,三十团和叶挺独立团一营加入攻击行列,北洋军全线动摇,开始向咸宁转移。叶挺独立团由当地农军带路,攀越崎岖山路绕道,出其不意地向正在沿铁路线撤退的北洋军发起猛攻,导致北洋军全线崩溃,朝咸宁方向仓皇逃窜,北伐军夺取了汀泗桥。独立团在汀泗桥一战成名。

    汀泗桥失守后,吴佩孚又调重兵两万多人退守另一军事要隘——贺胜桥,并亲自指挥督战。贺胜桥周边地势复杂,岗陵起伏,茶树丛生,西南有黄塘湖,东北有梁子湖,河流交错,也是一个形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叶挺独立团和第十二师为攻击队,于8月29日黄昏进出黄石桥,30日拂晓向贺胜桥攻击前进,沿铁路进至桃林铺附近,双方展开了激战。吴佩孚部从侧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独立团遭到敌军三面炮火的袭击,伤亡很大,仍死战不退。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和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适时增援,协力作战,突破吴佩孚部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起进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也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独立团英勇顽强,从正面克敌制胜,占领敌军指挥阵地,吴佩孚乘专列仓皇逃往武昌,贺胜桥告捷,俘敌3500余人。至此,北伐军打开了进入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

    在汀泗桥和贺胜桥两场北伐大战中,以叶挺为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显示了无坚不摧的坚强战斗力,由此威名远播。随后,北伐军乘胜猛攻武昌,吴佩孚集结了全部有生力量,做最后殊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独立团第一营官兵组成奋勇队,艰难攻城,大多数壮烈牺牲。第二营奋勇队继续增援,死伤过半。北伐军顽强与敌对峙,展开拉锯战。40天后,敌人恐慌之至,打开大门缴械投降,迎接第四军入城。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了。

    叶挺独立团,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北伐战争中,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直至攻占武昌城,可谓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伐战争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叶挺独立团作为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队,为我军的政治、军事和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人民军队的先驱。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30日 总第341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段立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