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南京失守前后国民党守军与日寇的殊死战斗

血战水西门

作者:石 慧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09 星期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开始了疯狂的屠杀,把南京城拉入了无边黑暗的境地。尽管如此,南京军民并没有丧失对生的希望、对胜利的期待。驻守南京的国民党守军一直与日寇进行着殊死战斗。他们用热血“守卫南京!守卫家园!”

 
《南京保卫战要图》

兵临城下 古城危机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中国发起全面侵略战争,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从一开始就被列为重要目标,被任命为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宣称:“只有拿下南京,打垮蒋介石政权。这就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使命。”11月,上海失守后,南京暴露在日军的枪口之下。针对南京三面环山、背靠长江的天然地势,日军分左、中、右三路,采取“左右包抄、中间突破”的战略,对南京形成夹击之势。按照日军部署,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以共和门(即通济门)—公园路—中正街(今中山南路)—汉中路为界,派遣军负责东南、东部和北部作战,城西南的通济门、中华门和水西门由第10军发起进攻。日军第10军由柳川平助任总司令,此人正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之一,大屠杀主犯谷寿夫便在此人手下任职。

    当时,装备精良的30万日军已兵临城下,古城南京似乎已成“瓮中之鳖”。而反观当时南京的国民党守城部队,主力是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不仅缺兵少枪,而且多数是老弱病残。这虽是一场不胜之战,但他们下决心要打出中国人守家卫国、不屈不挠的气概!因此,尽管南京外围阵地已有多处被日寇突破,但各守卫军依旧按照计划部署,退守复廓阵地,在通济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城垣附近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1937年12月,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的作战详报(部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水西门是南京城西通往下关的重要关口之一,日军计划在第10军猛攻雨花台、中华门的同时,以第6师团步兵协同骑兵作为左翼,从城西攻向下关,达到切断南京军民退至长江逃生之路的企图,国民党守军与日寇在此展开了激烈战斗。

浴血奋战 壮烈殉国

    当时,国民党宪兵部队和74军镇守水西门一带。74军从淳化镇、牛首山撤下来后,奉命集结至水西门,军长俞济时立即下令由51师负责水西门一带的城墙及水西门外的防务,58师在城内集结于水西门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与88师联合防守中华门至水西门中间的城墙。

    12月10日,日军左翼前锋渐渐抵近水西门外的上新河、棉花堤一带。布防此处的宪兵教导2团1营与日军发生交战。日军向阵地猛攻,连伤国民党军30多人,但连长杨子光和排长凌光鸥丝毫不乱阵脚,沉着应战。特等射手董学仁、苏显汉虽勇猛还击,创伤日军,但董学仁不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翌日清晨,日军派出步骑炮联合队大举来犯,国民党守军拼死抗争,前赴后继,再次杀得敌军铩羽而归。

    正午时分,松井石根下达了对南京发动总攻的命令。于是,各路日军对南京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攻击,棉花堤很快便遭到一支步骑炮联合部队的猛烈攻击。原来,日军企图以此为先头部队,一举拿下此阵地,令其没想到的是,国民党宪兵教导团的抵抗十分顽强,迫使他们暂缓攻势。为尽快拿下南京,日军派出数十架战机轮流轰炸城内各守备阵地,瞬间烟火四起,特别是水西门一带已找不到一座完好的房屋。同时,日军还在不断投放劝降书,妄图从生理和心理上双重击破国民党守军的最后防线。尽管日军步步逼近,但直到全线撤退令下达时棉花堤阵地依然没有失守。

    12日上午,日军又以坦克、步兵猛烈攻击水西门外的国民党51师阵地。激战正酣间,日军三辆战车掩护步兵发起冲击,企图从守军的战线中撕开一个口子。守城将士拼死守卫阵地,全力阻止日军进攻,指挥员大喊:“集中火力射击日军战车!”一时间,水西门内外的轰炸声、机枪声连成一片。激战过后,日军由于战车慌张乱闯,如无头苍蝇般栽入河沟。日军恼羞成怒,集中火力连续向守军阵地投放了几百枚炮弹。瞬间,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石砌的马路。

    同日拂晓时分,在南京古城墙西南拐角的重要通道赛公桥(今赛虹桥)也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肉搏战。赛公桥位于中华门、水西门之间,是通往下关的要冲,因此,日军必须迅速拔除这一据点,为占领南京城扫清障碍。

    当时,日军集中火力轰击赛公桥,并以10余辆坦克、20余架飞机作掩护,以步兵为主力发起猛烈进攻。赛公桥守军奋起抵抗,战况之惨烈前所未有。国民党302团团长程智身先士卒,坚持在一线指挥战斗。“南京城内有我父老兄弟,决不能让鬼子前进一步,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死在这里就是死得其所!”他话音未落,腹部被日军击中9弹,壮烈牺牲。全团官兵深为愤怒,“跟日本鬼子拼了!”霎时间,机枪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此起彼伏。眼看弹药快打光了,日军攻势仍旧猛烈,官兵们便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恶战3小时,最终守住了赛公桥要冲,以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军的凶焰。

    12日上午9时,中华门和水西门之间的一段城墙被日军炸开,一小股日军凭借绳索、云梯突袭进城。国民党51师306团团长邱维达命令3营营长胡豪挑选100名士兵组成敢死队,向被炸垮的城墙冲去,严令“务必在一小时内,将突入城墙之敌完全肃清”。接到命令后,胡豪当即决定,全团火力掩护,自己亲率敢死队前去肃清日军。一时间,杀声惊天动地,仅半个多小时,窜入的日军便被肃清,还有10余个敌军被俘,但营长胡豪和少校团附刘历滋在此次任务中不幸中弹身亡,壮烈殉国。

    水西门一带战火愈演愈烈,国民党军与日寇经过两天浴血奋战,宪兵教导队2团连续三次击退敌人冲锋,坚守至12日晚8时,全团伤亡殆尽。

南京失守 突出重围

    12日下午,国民党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宣布撤退命令。据51师师长王耀武后来回忆,军长俞济时派军部李参谋将命令送给他时天已黑,他便命令一部分人到八卦洲附近绑扎木排过江,一部分人前往下关设法过江。此时,南京已失守,日军蜂拥入城,从水西门向长江边突围的国民党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这是在南京失守后,国民党军有组织抵抗日军的典型战例。

    当天夜里,2000余名撤退的国民党守军在上河镇附近遭遇日军步兵第45联队第3大队,守军当即躲入道路两侧的工事内,待敌军靠近后进行突袭。日军第11中队挟战胜之淫威,一路趾高气扬行进。“冲啊!”一声令下,国民党守军率先开枪,击毙其中队长,旋即跟日军白刃相接,展开激烈搏斗,日军猝不及防,慌忙应战,死伤惨重。

    13日夜间,陷落后的南京城内又上演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突围战,据日方相关史料记载,“一支大约五千人的中国军队向西强行突围”,当时城西正是日军重兵盘踞,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面对强敌,国民党守军残留部队虽已失去指挥,但官兵们仍士气不减,大家不分编制,上下团结一致与日军拼死决战,他们“以血肉之躯,与钢铁相争”,成功消灭敌军一个中队后,杀出了重围。

    在南京城陷落之后,国民党守军还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巷战,包括水西门一带。《东方杂志》上曾报道:“至十三日晨,日军又冲破中华门,沿中山路进迫。我军节节抵抗,发生激烈巷战。……战至中午,水西门亦破,于是城之西南一带皆发生空前巷战,全城火光冲天……”水西门一带的战斗是南京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守军奋勇杀敌的血性,也让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6日 总第345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思思(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