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旅俄华工在乌拉尔

作者:孙 磊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17 星期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随着战争在欧洲的不断深入,欧洲各国兴起了招募“华工出洋”的风潮。据统计,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招募的“西线华工”近14万人;在“东线”,先后有20万中国工人到俄罗斯谋生。

    与赴英、法等国的“西线华工”相比,“旅俄华工”不仅参与了欧洲战事,更为瞩目的是,他们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主动投入到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参加了保卫俄国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他们的故事及其展现的斗争精神和英勇气概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觉醒罢工争取权益

    一战期间,很多华工被招募到俄国乌拉尔山脉的铁路沿线做工。其中的2000多名华工来到了彼尔姆省的阿拉巴耶夫斯克,成为著名的乌拉尔工业区的伐木工人。初到俄国,恶劣的工作条件、高强度的劳动,一下子打破了俄国资本家和中国买办们在招工时给华工们勾勒的美好愿景。不但招工合同中承诺每月25卢布至30卢布的薪资不能兑现,“冬夏衣帽烟酒零物”更无从谈起,华工们还要每天在工头的暴力下工作12小时以上,每人却只有2磅的黑面包果腹。他们栖身的窝棚也是四面漏风,生了病也无条件医治,只能自生自灭。

1916年5月31日,长春华商义成公司与俄国采办材料处签订的招募华工赴俄采伐木材的合同(部分)。

    华工领袖任辅臣最早接触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一些理论,继而有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和政治追求。他带领工人们开展“扫盲”、学习俄语,积极争取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帮助。华工们渐渐地有了阶级意识,开始团结起来,通过罢工、暴动等斗争反抗沙俄当局和资本家的剥削与压迫。

    1916年5月26日,华工们举行了大罢工。这天,为了给华工争取权益,要求雇主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中国翻译李傲岭(音译)被无故开除。眼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再度被无视,华工们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去抗争,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命运。在朱镛绅(音译)、孙同福(音译)等人的带领下,60多名华工率先在工厂铁路45俄里小站举行罢工。工人们的反抗引起了沙俄当局的恐慌,他们随即派出警察和宪兵前来镇压。华工们与沙俄警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双方在工厂铁路45俄里小站对抗了近6个小时。沙俄当局紧急从雅科夫列沃火车站调集两个军列的宪兵前来支援,围攻工厂铁路45俄里小站及华工的工棚,这使得更多的华工加入了罢工斗争,而此时沙俄警察和宪兵竟残忍地向工人们开枪射击……这次大罢工共有300多名华工参与,其中200多人被逮捕及判决,另有30多人向乌拉尔山林深处逃亡。

中国“红鹰团”威名赫赫

    俄国十月革命后,华工们结束了受压迫和剥削的生活,看到了工人阶级求得解放的光明前景,坚定地选择为保卫俄国苏维埃政权而战。据统计,有近15万华工志愿投入到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战斗中。经过工运洗礼、信仰马列主义的任辅臣,领导阿拉巴耶夫斯克的华工组成了中国军团,被编入苏俄红军第三军29步兵师225团,后被苏俄最高苏维埃政府命名为“红鹰团”,于1918年10月在叶卡捷琳堡的库什瓦举行了命名授旗仪式。

    战场上,中国“红鹰团”异常勇敢、威名赫赫,他们特有的善良、坚韧及在困境之中的乐观精神,赢得了俄国战友及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尊敬。现今保存数量不多的中国“红鹰团”档案中记载着1918年11月17日苏俄红军第三军29步兵师指挥部对该团的评价:“上图里耶前线的几场战斗中,红鹰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该团身处何种险境,或是敌众我寡身陷包围圈,或是连续鏖战了数天,这些中国军人总能凭着自己的顽强、铁纪,以及团长对战局的出色判断和卓越指挥硬撑过来……”《乌拉尔工人报》曾这样报道:“他们曾夺取彼尔姆,血战阿克塔伊,后又多次将敌军击溃在都拉河和上都拉一带。光是他们缴获的机枪就可以装备一个师了。”苏俄《共产主义者报》盛赞中国“红鹰团”“是我们战线上最强的部队。这支中国军团之所以有这样顽强的战斗力,在于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贞,在于全团官兵之间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阶级感情”。

 1918年,中国“红鹰团”部分指战员合影。

    1918年11月,白军再次向莫斯科发起进攻,在阿克塔伊河遇到苏俄红军卡梅什洛夫团和29师中国“红鹰团”的顽强阻击。这次战斗,中国“红鹰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劲敌。在连续三四天的交锋中,部队的战斗减员达40%~50%,牺牲的军官更是达到了70%以上。尽管如此,中国“红鹰团”仍以骑兵为先锋,进而步兵近身肉搏,迅雷不及掩耳地率先夺回了被白军占领的维亚镇,将数倍于己的敌人打得仓皇撤退。这场保卫战阻断了白军从彼尔姆向莫斯科的进攻,为1919年春苏俄红军东线大反攻赢得了战机,振奋了苏俄红军的士气。

永久的缅怀与追忆

    1918年11月22日入夜,酣战数日的中国“红鹰团”战士们在维亚火车站的军用列车中整顿休息。此时悄悄集结的高尔察克白军援兵偷袭了维亚火车站,向中国“红鹰团”营地发起猛攻。中国“红鹰团”栖身的军列被白军层层围住,子弹像雨点一般射向被惊醒的战士们。团长任辅臣命令各营交替掩护,寻机突出重围,战士们高喊着“为了第一个工农政权而战”的口号顽强战斗,无一人投降……战斗从黑夜打到黎明,中国“红鹰团”终因寡不敌众,几乎全部战死。

    苏联元帅菲利普·戈利科夫曾作为中国“红鹰团”的战士参加了这场战斗。对于中国“红鹰团”的最后一战,他是这样描述的:“在维亚火车站,白军包围了我们团。战斗进行了一夜,从始至终,我的战友中没有一人被俘虏,没有一人求饶乞怜……”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对中国“红鹰团”的英勇表现予以特别关注,在他的命令下,苏俄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很快在突围的中国“红鹰团”余下两个连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中国营。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为铭记为赶走高尔察克白军而牺牲的苏俄红军和中国“红鹰团”的功勋和事迹,在维亚火车站修建了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写着:卡梅什洛夫军团、中国军团阵亡将士纪念碑。每年的10月25日,是最后一支外国武装干涉军被赶出苏俄的纪念日,维亚镇当地和附近的民众都会聚集在纪念碑前,缅怀、追忆那些为了这里的和平、宁静、自由而战斗和牺牲的旅俄华工们。

    本文所示档案为黑龙江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1月22日 总第345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