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母亲的《选民证》

作者:陈天扬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25 星期三

    我家的家庭档案中,有一组档案在2018年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档案局联合举办的“档案见证改革开放——江苏最美家庭档案”征集评选活动中,入选全省100件“江苏最美家庭档案”,它就是我母亲珍藏的10张《选民证》。这10张《选民证》不仅融入了母亲的档案情结,还成为新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的缩影。

    母亲于1930年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县,1949年8月参加工作。

    母亲一生中珍藏了10张《选民证》。第一张是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的《选民证》,极具文史价值。这张《选民证》是在1954年2月领取的,她在宜春县民主乡划分的选区参加了选举,投下了庄严神圣的一票。这张《选民证》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字的竖排法、繁宋体印刷、黑色毛笔填写。上方自左至右横排“选民证”3个大字,中下方内容分为3个部分:右边的“注意”栏目,标明“一、凭证参加选举;二、只准本人使用”;中间一栏是姓名、性别和年龄;左边是填发机关和填发时间。《选民证》上盖有“宜春县民主乡选举委员会”方形大红印章。

    另外9张《选民证》的时间分别为1956年、1958年、1961年、1965年、1980年、1990年、1992年、1997年、2002年。

    母亲的第二张《选民证》是1956年11月18日填发的,正上方盖有“许家塘街道办事处”红色横条印章,左下方盖有“宜春县宜春镇选举委员会”大红圆形印章,反面盖有“已参加选举”红色横条印章。这一年,由于全国农业合作化,全国乡的行政区划普遍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作了调整,增加了县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故全国举行了第二次基层普选。

    第三张《选民证》是1958年3月22日填发的。《选民证》中央位置盖有“宜春县新田乡选举委员会”大红图形印章。同年,由于人民公社化和行政区域的扩大或建制合并,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调整各级人大代表名额,规定经上级政府批准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可以超过规定的名额。

    第四张《选民证》是1961年1月12日填发的,纸张颜色特别黄且非常粗糙,那时正处于我们国家的困难时期。《选民证》上盖有3枚红色印章,中央偏右处有两枚:一是“已参加宜宥镇选举”长方形竖排印章;二是“湛郎大队选区”横排长条印章。左下角盖有“宜春县宜宥镇选举委员会”圆形印章。因为母亲这期间先后在宜春专署中心支行和宜春县支行下属的营业所及宜春专区三阳煤矿、宜春陶瓷厂、宜春县供销社等单位工作过,所以参加了不同选区的选举。

    1962年6月,母亲从江西宜春调至江苏省南通市交通局财务科,后又在南通地区行政专署交通局养路段、南通市税务局城区分局内勤组等单位工作过,1965年6月调至南通机床修配厂(后来的“南通第二机床厂”)财务科工作。同年12月20日,她领到了南通市选举委员会颁发的《选民证》,这是第五张。

    《选民证》的纸张为黄色,正下方骑年盖月处印有“南通市选举委员会”红色圆形印章。这是她第一次在南通市参加选举。史料记载:1963年,经过决议,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由1226人增加到3000多人。这次代表名额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增加更多的各界人士到人民代表大会中来。

    “文化大革命”期间,基层代表的选举停止。母亲的第五张《选民证》和1980年3月印发的第六张《选民证》见证了这段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地方组织法》和《选举法》,决定县和县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它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上取得了3项重大突破:一是选民有联合提名候选人的权利;二是推行差额选举;三是县、公社(镇)两级人大代表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代表任期也由过去两年一届改为三年一届。

    母亲的第六张《选民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主发展历程。这张《选民证》是1980年3月由“南通市城中区选举委员会”印发的,《选民证》的颜色改为粉红色。后来,每次区级人大代表选举,选民联名提出候选人很多,经过反复筛选,再定正式候选人,这使选举民主化进程又向前迈了一步。

    1986年7月,母亲从第二机床厂退休后,一直在南通市崇川区任港路新村生活。其间,她参加了辖区内6届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保留了4张《选民证》。

    新中国诞生至今已有70年。这10张《选民证》既体现了一位共和国公民对自己以主人翁身份行使民主权利的无比珍惜,又见证了70年来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母亲珍藏使用过的不同时期、不同颜色的10张《选民证》,是人民欢天喜地得解放、扬眉吐气作主人的历史见证,是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0年以来,我国选举制度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健全的缩影。我们视10张《选民证》为家庭档案中的珍品,会珍惜它、爱护它、继续珍藏它,并适时捐赠给档案馆,永久保存它……同时,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而高声欢呼。

    我们将10张选民证摆成一个圆,形似一枚铜钱,又形似树木的年轮,正好一个甲子。寓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见证新中国民主发展的历程,让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23日 总第346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