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温暖回忆

——访原中央警备团手枪连连长高富有

作者:高富有 口述 王彦红 整理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2-27 星期五

    我是1937年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离开,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生活了十几年。毛主席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关心下属的品格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你要想‘洗澡’,别让我也洗嘛!”

    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作为中央警备团一连(即手枪连)连长,我一直跟随中央首长行动。在陕北的崇山峻岭之中,中共中央率领一部分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扭辫子”“兜圈子”。艰苦的行军和险恶的环境并没有消磨掉共产党人的意志,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应对一切困难。

    我们当时的任务就是保护中央首长的安全。首长们平易近人,从不拉官架子,跟下属打成一片,还经常跟我们开玩笑,以缓解紧张沉闷的气氛。在转战陕北的路上,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行军的队伍里,一般是手枪连一排居首,二排居中,三排殿后,依次分散在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的前后。我通常跟着一排,后面是二排部分同志及毛主席的卫士班。毛主席紧挨着我们行军,时常与我们边走边聊。一次晚间行军,我走在前面,毛主席紧跟在后,由于天黑,我看不清楚道路情况,一不小心,踩到一个水坑里,还没来得及告诉毛主席,他已经踩了进去。这时,毛主席非但没有埋怨我,反而风趣地说:“你要想‘洗澡’,别让我也洗嘛!”我赶紧抱歉地说:“我还没来得及告诉你,你就进来了!”毛主席说:“没办法,我也只好陪着一起‘洗澡’吧!”

“我们不能吃老百姓的东西”

    我们共产党的部队都是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在转战陕北途中,我们曾路过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急行军,同志们都非常疲劳,饥渴难耐。那时正值秋收时节,村里的苹果树、梨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同志们看到了,多想摘一个解解饥渴,但我们想到部队的纪律,立刻把这个念头打消了。村民们看到大家如此疲劳,赶紧走上前去,让大家尽管吃,并说:“你们不吃,等你们走后,国民党军队来了,就会一扫而光,还不如让你们吃了呢!”我说:“我们不能随便吃,要吃也得掏钱买!”毛主席知道后,坚决不让吃,说:“我们不能吃老百姓的东西,即便是买的也不能吃!虽然我们知道,以后敌人来了会将这些东西一扫而光,但我们不吃,老百姓就能从这些事上看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区别!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民心!”毛主席的一番话让大家顿悟,我们硬是将馋虫顶了回去。

最好的房子应该让给朱总司令

    1948年春天,随着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开始由陕北向晋察冀转移。先期一年到达西柏坡的中央工委得知毛主席要来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但毛主席住哪儿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中央工委的同志认为,毛主席在陕北住了十几年的窑洞,怕他住不惯北方的小平房,就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专门请来工匠,仿照陕北窑洞的式样盖起几眼石窑洞。

    5月27日,毛主席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大家兴高采烈地把他引领到宽敞、舒适的窑洞里。毛主席看了这几眼石窑洞,风趣地说,房子不错,颇有点陕北土窑洞的风格,但他不能住。为了工作方便,他住前边就行了。这儿的环境不错,房子住起来也舒服,最好的房子应该让给德高望重且身体不太好的朱总司令。已住下的朱总司令再三推辞,坚决不肯住进窑洞,推来让去,几眼窑洞因此闲了下来。朱总司令仍住在原处,而毛主席自己选了一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小院。

    那么,是谁最先住进窑洞里的呢?是我。当年我跟随毛主席来到西柏坡,等安排好几位书记的住处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住,于是行政处处长伍云甫决定让我暂时住在专门为毛主席盖的几眼窑洞里。后来,窑洞就由我们一家三口和连部的几位同志住到1948年11月。因为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谦让,我竟成为窑洞的第一个主人。

“把我的那份牛奶给孩子”

    在西柏坡繁忙的工作之余,组织上偶尔会在毛主席所住院子前边的打谷场举办几场舞会,放几场电影,调节一下紧张的工作气氛。

    一天晚上,大院里又在放电影,那是毛主席来到西柏坡后第一次放电影。我妻子带着刚1周岁的女儿高英坐在了最前排观影。坐在近处的毛主席和她们边看边交谈。他问,小孩都吃些什么?我妻子回答:“吃些米粥、蛋羹之类的。”毛主席听后,说:“那怎么行,小孩子要吃些有营养的东西才行。从明天开始把我的那份牛奶给孩子!”

    第二天一大早,行政处就有人给高英送来了牛奶,说是毛主席让送的,以后孩子天天有牛奶喝。我请送奶的同志把牛奶给毛主席端回去,并到他那里说明了情况。毛主席却笑笑说:“要为小孩子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为国家做事啊!”几番推让后,我还是拗不过毛主席,把牛奶端了回去。从此高英有了牛奶喝,可我的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供给处的同志知道后,就给高英送来了一大桶进口奶粉,于是我借口说孩子爱吃奶粉,不爱喝牛奶,一喝牛奶就哭,这样,毛主席才肯继续喝他的那份牛奶。在女儿高英的成长中,她的身体一直特别好,我想这大概得益于当年毛主席的关心吧。

 “慢慢地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麻烦了”

    当年在西柏坡村的路南面,有一片很大的芦苇地,芦苇长得很茂盛,每到秋天,芦苇花遍地飞舞,像满天飘落的雪花。可夏天却是整个芦苇地最“热闹”的时候。尤其是1948年夏天,好像池塘里的青蛙格外多。到了晚上,它们就鼓足了劲儿似的“咕呱、咕呱”叫个不停。警卫班的同志们觉得这叫声会影响毛主席办公和休息,于是决定把青蛙们“搞掉”,并跑去跟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却说:“青蛙对庄稼有益,不能杀,不要管它们,慢慢地习惯了,也就不觉得麻烦了。再说老百姓还要用芦苇包粽子、编苇席呢。”

    芦苇保住了,青蛙也留下来了,每到晚上,那“咕呱、咕呱”的蛙声划破西柏坡宁静的夜空,伴着毛主席灯下的身影,一直到天明。

    口述人档案:高富有(1917-2015),山西石楼人。1936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任中央警备团手枪连连长;新中国成立后调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2015年1月逝世。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20日 总第3465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