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积少成多的敌后反“扫荡”斗争

作者:古仁尚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1-03 星期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构成威胁,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兵力的转移使用。与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虽然经过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几场大的作战行动,但仍然节节败退。

    为此,日军将抗日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39年春,日本华北派遣军颁布所谓的《治安肃正纲要》,将进攻重点转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经常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因而敌后军民也进行了很多次的反“扫荡”作战。比如:1939年1月,日军3万多人“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从1月到3月,八路军129师主力和冀南军区共进行了100多次反“扫荡”作战,歼灭日伪军3000多人。1939年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军纠集重兵,对北岳抗日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晋察冀军区和120师各部共进行100多次反“扫荡”作战,毙伤日军3600多人。号称日军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就是在这次反“扫荡”战役中被八路军击毙的。

 
    1940年8月8日,朱德、彭德怀关于百团大战的行动命令(部分)。 中央档案馆藏

    为打破敌人在扫荡中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八路军参战部队达105个团,故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震动了华北日军,让日军对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因而对八路军进行了疯狂的报复。1941年到1942年间,日军对华北连续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综合性“扫荡”,即5次所谓“治安强化运动”。

    在华北5次“治安强化运动”中,日军提出并彻底实施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旨在摧毁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这时期日寇野蛮制造了丰润潘家峪惨案、遵化鲁家峪惨案、平山驴山惨案等数十起屠村屠镇的大惨案。

    据统计,到1941年,华北日军达到32万人之多,占当时侵华日军总数的40%以上,其后更增至60余万人。时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的冈村宁次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以65%以上的兵力对付共产党,以35%的兵力对付国民党……”日军在“扫荡”中运用了“梳篦式”和“铁壁合围”的战术,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和进行细菌战,制造无人区,使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1942年夏季,日军华北方面军为彻底消灭在太行、太岳的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出动2.5万余人,发动夏季“扫荡”。这被日方称为“1942年间所实行的75次‘扫荡’战中最残酷的一次”。6月2日彭德怀关于反“扫荡”部署致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电报,就是针对这次反“扫荡”作战的。在这次“扫荡”中,日军完成了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合围。在指挥突围作战时,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壮烈殉国。他是我军牺牲在抗日前线职务最高的将领。

    日军的残酷“扫荡”,加上国民党军的包围封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但是经过根据地军民的顽强战斗,日军的企图遭到失败。1943年,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和反“蚕食”战斗中,同日军作战2.48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9.4万人,攻克据点740多处。从1943年秋天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英勇抗击日、伪军队的主要力量。

1942年6月2日,彭德怀关于反“扫荡”部署致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电报。 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2月13日 总第3462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