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中华大地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

抗战军民是怎么度过春节的

作者:特邀撰稿人 刘楠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1-20 星期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视、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国人民团圆、祈福、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诸多愿望,对于广大普通民众而言,春节是团圆、放松、享受、娱乐的重大节日。但是,当春节遇上战争,传统的节日氛围便被深深地打上了战争烙印。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传统春节从此便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下;直至抗战胜利,中国人民是如何度过春节的呢?

 

人们在颠沛流离中度春节

1940年2月8日,全国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总会为举办春礼劳军运动致中央社会部公函。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但以制度形式确定“春节”为农历新年始于民国初期。

    全面抗战爆发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已然不能享受到传统春节团圆祥和的氛围了。即使在春节期间,中国人民也会受到日军的侵袭,很多家庭不得不远离家园,奔赴他乡。1938年1月31日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这个春节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不再是一个万家团圆的好日子,而是一个战云密布、逃亡他乡的苦难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正面战场节节失利,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大多数民众因战争被迫离开家园,逃难流亡代替了传统中国家庭的团圆和天伦之乐。

    1939年2月19日是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个农历春节,战争进入了极其残酷的阶段,日军不仅在春节期间肆虐侵占我国国土,还对抗战大后方多地实施了无差别轰炸。随着沦陷区的扩大,春节期间,大批难民疲于奔波,自然也就无法顾及节日庆贺。

    此后,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众多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再也无法在春节安享天伦之乐。抗战期间,共有近300万的外省人口迁入川渝两地,这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庇护的人民,在节日时分思乡之情更为浓重。

带有抗战色彩的春节活动

    以往,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民庆祝春节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人们渴望安泰祈福平安的美好愿望。但对于风雨飘摇的战时中国来说,人们已无心燃放烟花爆竹。传统的春节,中国人总要拿出辛苦了一年的积蓄,张灯结彩、杀鸡宰猪,让全家人享受新年的快乐,但战时的春节,物资极度匮乏,再加上通货膨胀、物价高涨,且为了抗战事业,中国人民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军事备战之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广大民众根本无法过一个红火又热闹的节日。

    全面抗战之前,民众春节的活动主要是休闲娱乐,如游艺、街头剧、旅游、团拜会、庆祝会、联欢会、同乐会、运动会及各种比赛等;但进入全面抗战以后,春节活动不论是官方的庆祝活动,还是民间的娱乐活动,都具有浓厚的抗战色彩,在固有的庆祝仪式中赋予了抗战的元素,如中央设计局1941年召开的职员眷属春节同乐会上,节目中就有“套汉奸”“射日皇”“打倭鬼”等。在春节期间,重庆举办了抗战音乐会、抗战展览活动、放映抗战影片、贺年信运动、庆贺将士新年运动等,这些形式无不与全民抗战息息相关。

    在辞旧迎新的传统中,人们在门板的两侧张贴对联,要求文字工整对仗,寓意祈福、美满。全面抗战期间,春联的内容和题词也发生了变化,以往喜庆、祝福、热闹的话语换成了抗战、团结的主题,如“驱逐倭寇,还我河山”“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回争取民族生存”“过新年坚持抗战到底,除旧岁反对妥协投降”等。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题材的年画,抗战期间内容、形式也发生了转变。为迎合抗战的需要,春节期间,木刻艺术家将传统的木刻与民间年画相结合,将革命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将老百姓家门口张贴的门神秦叔宝、尉迟恭置换为英勇杀敌的抗日将士们,寄托了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希望,以激发民众的抗战信心。

春节期间的抗战动员活动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鼓舞民众抗战士气,国民政府利用春节组织各类活动,希望调动民众热情,积极参加抗战,春节不再仅仅是传统节日,而是被赋予了抗战动员的时代意义。

    春节期间,国民政府组织各界进行劳军献金活动。全国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总会利用春节发动民众,举办春礼运动、慰劳空军、募捐劳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借以筹措资金,凝聚抗战民心,慰劳前线战士。1940年春节期间,全国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总会决定发起春礼劳军运动,慰劳对象为“负伤将士、壮丁新兵及抗属”以及“前方每一战士”,“藉以激发抗战情绪”。春礼劳军开幕大会于2月10日在川东师范体育场内举行,重庆各机关团体组织了200多支献礼队到场参加,共收到礼金60余万元。此后,劳军春礼运动每年都有举行,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春节期间也在重庆、四川等大后方各地进行了抗战献金活动。1939年,重庆各界开展了持续半个月之久的各业节约献金活动,几乎当时重庆所有的工商行业都参与其中。1940年春节期间,重庆各界掀起了献金高潮,献金期间,全市数十万群众和郊区农民纷纷响应。1941年春节期间,重庆开展了劳军献金活动竞赛,全国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总会制定了《出钱劳军竞赛办法》,规定自2月10日起在全国各地举行劳军竞赛运动,竞赛方式多样,有团体相互竞赛,各业之间、同业之间相互竞赛,个人之间也要相互竞赛。

    春节期间也是动员全民节约行动的重要节点。为了应对战时物资消耗,国民政府利用春节实施全民动员,提倡节约行动。1942年底,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新春及春节节约实施办法》训令,希望“新旧年节,无论官民机关,皆应实行节约,禁绝送礼及宴客等无谓浪费”。1943年春节,国民政府行政院因“春节人民消费较多,物价较受影响”,颁布《新春及春节稳定物价办法》,希望借此“厉行节约,稳定物价”。战时生活励进会通过广播宣传、在影院播放幻灯片、张贴标语等形式,以使人们了解春节节约的重要意义。

    春节期间的劳军献金、节约活动,一方面可以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捐助,充实抗战物资;另一方面,抗战动员与庆祝春节结合,更易聚焦民众的注意力,引发共鸣,从而坚定民众的抗战信念,推动抗战事业发展。

    全面抗战期间,中国人民在战争的阴霾下度过了8个春节。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中国人民团结自强,传统的春节也成为中国人民战时动员、支援抗战的关键节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月17日 总第347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