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远去的沈阳魁星楼

作者:宋黎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2-07 星期五

    在中国古代,很多城市都建有魁星楼、奎星阁。沈阳魁星楼坐落在万泉河北岸,楼上窗开四面,登楼远眺,可看到观音阁、凤凰楼、鄂家坟;近望万泉河、莲花湖亮丽风光尽收眼底。在《沈阳县志》中曾记录了沈阳著名八景之一的“星阁晴霞”:“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就是对魁星楼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魁星楼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曾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咸丰十一年(1861)、光绪八年(1882)重修。魁星楼于1966年至1967年间被拆除。

以表决心皇太极修建魁星楼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起初对汉人采取恩威并举的政策。后金天命十年(1625),发生了几起汉人密谋叛乱的事件,努尔哈赤认为是汉人儒生煽动的结果,开始严厉打击汉人儒生。皇太极继位后,为了笼络汉人儒生,在天聪二年(1628)修建了文人崇拜的文庙和魁星楼,用以表明善待重用汉人儒生的决心。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开始创建学堂,除儒学外,还有社学、义学、八旗官学、宗室觉罗学、书院等。

    “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传说,科举高中者要先经魁星神考试合格,再由文昌帝君安排官位。因此,魁星神便成为除文昌帝君之外,历代读书人崇信最甚的文神。科举考试前,应试者携带香烛、供品前往魁星神像前顶礼膜拜,焚香祷告,以求金榜题名。甚至,古代文人中还流传着“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的说法,说魁星神手持朱笔,专门圈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一旦点中,文运官运都接踵而来。

    史料记载,魁星楼建筑群为长方形院落,占地约460平方米。魁星楼高20余米,分为3层。第一层系正方形基座,内有楼梯可登二层。第二层四面有拱门,小于一层面阔,外层有环廊,内部有楼梯可登三层。第三层为木结构,供有檀香木雕制的魁星像。魁星像右手执毛笔,左手执方砚;右足踩在一只大鳌上,左足向后跷起,体现了“魁星踢斗,独占鳌头”的美好寓意。魁星楼的前面建有圆券门,门上有青砖门额,刻有“魁星楼”3个大字。“魁”字少一笔,意为去掉鬼气,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星”字中的“生”少一撇,暗喻人不要棱角分明,要顺应自然;“楼”字多一笔,意为读书要多用心。在魁星楼的北侧有大殿三楹,大殿东塑观音菩萨像,西塑张仙像,正中塑文昌帝君神像。在大殿西侧有正房六楹、西厢房三楹。

魁星楼的忠实信徒王尔烈

    随着后金对汉人文化的采纳与接受,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也逐渐走上正轨。顺治帝入主中原后,每3年举行一次乡试,有清一代在盛京就进行了110余次乡试。史料记载,“每当科举岁”,魁星楼前“士人祈祷,赴织如云”。可见,魁星楼的香火一直很旺。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一名中年读书人阔步直入魁星楼,向魁星神像下拜后,便赶赴京城参加会试。这位便是“关东才子”王尔烈,他在辛卯恩科殿试得二甲一名(全国第四),后任翰林院编修,从事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并任皇子的侍读。嘉庆年间,嘉庆帝委任王尔烈为内阁侍读学士。嘉庆四年(1799),72岁的王尔烈卸任大理寺少卿回到家乡。

    王尔烈告老还乡后,在萃升书院执教,再次回到魁星楼,已是古稀老人。萃升书院因为他的到来,名儒学子纷至沓来,都以能听其授课为荣。关于王尔烈的传说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老主同场少主师”的故事。据说,乾隆帝曾乔装成考生,与王尔烈等人一同考试,可成绩却不理想,主考官为了顾及皇帝龙颜,便把乾隆帝的考卷和王尔烈的考卷对调,因此王尔烈与状元失之交臂。乾隆帝知道王尔烈非常有才华,便把他留在宫中教皇子读书,而这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在萃升书院执教期间,王尔烈经常带领书院的学子们登魁星楼参拜魁星神,以求他们能够学有所成、榜上有名。

盛京缪家与魁星楼的不解之缘

    缪家是盛京城内有名的宦官世家,隶汉军正白旗。在这样一个家庭,缪家子孙都受到严格教育,读书入仕成为他们人生最重要的追求。缪公恩曾随父亲宦游江南近20年,饱受江南文化的濡染,在诗画上均有很高的造诣。北归盛京后,他成为当时的名士。缪公恩50岁时出任盛京礼部右翼官学助教,悉心教授八旗子弟,后被聘为萃升书院山长。他竭力教导桑梓子弟,奖励提拔读书人,因此很多盛京名士都出自他的门下。缪公恩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曾与友人倡办芝兰诗社和会文山房。缪公恩常去魁星楼参拜,曾给魁星楼题写牌匾“天下文明”。

    缪公恩的曾孙缪润绂,生于咸丰三年(1853)。他天资聪颖,年少时便以诗文闻名。光绪元年(1875),缪润绂一举中第成为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他赴京会试再中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后任户部主事。《沈阳百咏》《陪京杂述》都为缪润绂所撰,这两部书记录了清末盛京的名胜古迹、风土礼俗、历史变革,内容翔实,堪为珍贵史料。《陪京杂述》中更是有许多关于魁星楼的记载。他不知曾多少次登上魁星楼,在这里留下了多少足迹。书中记载:“魁星楼,在抚近门外,楼一楹,西向下,南向者为文昌阁,殿西道士寓焉。楼上四面,南望鄂家坟,东眺观音阁,北瞰万家烟火,西瞻转角敌楼,高高在目,洵佳境也。”

于凤至为魁星楼题词“有求必应”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十分重视东北的教育事业,尤其重视国学的传承与发展。他出资重建了萃升书院,并亲自出任院长。他还派人到各地购买图书,并在魁星楼设立图书馆。

    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非常支持张学良的善举。她希望通过兴办教育事业,给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于凤至还来到魁星楼祈求魁星神保佑这一方土地文风昌盛、人才辈出,并为魁星楼院内的文昌帝君大殿亲笔题写一方“有求必应”的匾额,高悬在大殿正中。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月31日 总第348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