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辜鸿铭:海外游学只是为了回归中国文化

作者:张建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2-24 星期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当中国仍处于被列强欺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急切地向西方学习的时候,辜鸿铭则以《中国人的精神》等著作,将中国儒家文化作为“治病药方”介绍给西方,并以英文、德文、法文、日文一再出版,产生了强劲而持久的轰动效应。当时,他也因此成为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中国人。而辜鸿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大家,与他独特的海外游学经历紧密相连。

游学所赋予的使命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英属殖民地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颇有声望的华侨世家;父亲辜紫云为英国大商人福伯斯·布朗经理一个橡胶园,深受布朗的信任,并成为好朋友。辜紫云思想开放,但作为华侨,他对中国与中国文化充满了感情,并继续保持着祖先留下来的习俗,对幼年时期的辜鸿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辜鸿铭小时候便十分聪明。13岁时,他念了十几遍《大悲咒》,便将这本当时根本读不懂的佛教经咒背了下来。这一情形正好被布朗看到,他显得比谁都激动,马上与辜紫云商量,不仅将辜鸿铭收为义子,而且还要带其前往欧洲游学。

    辜紫云当然舍不得儿子这么小就离开自己,但强烈的望子成龙的心理,让他同意了布朗的请求。临别时,辜紫云叮嘱辜鸿铭:“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

    刚到德国时,布朗便给辜鸿铭上了一课:“我在你这年纪,我父亲逼迫我背莎士比亚作品,勉强背会几句,睡一觉,第二天醒来,全都忘了。后来,我实在受不了父亲的逼迫,逃跑到柏林外祖父家,学习簿记,准备将来在银行、公司或其他部门找工作。我父亲接到我外祖父给他的信,说‘这个孩子没有读书的天赋’。我后来成为商人,从一个小商人,一步步变成一个大商人,而今成了富翁。我因为不能按照父亲的期望做一个世界上著名的学者,痛心极了!早在10多年前,我随着做买卖,走遍世界各地,到处留心找一个聪明的小孩,也没找着。那天,我看你很聪明,够资格,才把你选中。第二天,我备了一桌丰盛大餐,请你父亲和几位老友聚餐,当众请你父亲把你交给我,我才把你带到德国来。好孩子,凭你的聪明,将来你一定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学者……”

    布朗还激励辜鸿铭说:“现在,欧洲各国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都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学贯中西,就是为了让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洲和美洲的重任。”

独特的学习经历

    初到欧洲,像所有同龄人突然间看到无数新鲜事物一样,辜鸿铭也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高度的物质文明感到新奇,然而,在工业化的欧洲语境下,布朗以一种中国古代私塾般的教学方式教他学习。

    在辜鸿铭刚开始学德文字母时,布朗便拿出一本40多万字的书,说:“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歌德是文圣,这本书就是他的著作——《浮士德》。要想把德文学好,非把这本书背熟不成。让我说一句,你背一句,试试。”接着,布朗便指手画脚地说了一句,辜鸿铭对此很感兴趣,马上边表演边跟着说。布朗听了以后,笑着说:“好了!”接着又说了几句,辜鸿铭也跟着他的动作和语音模仿了几句。

    “好得很,咱们往后就这样学下去。”布朗对辜鸿铭说。

    “可是,我听不懂你说的话呀!”辜鸿铭回复。

    “没关系,只求你说得熟,不求你听得懂;听得懂再背,心就乱了,背不熟了。等你把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后,我再讲给你听。”

    “每个礼拜一至礼拜五是你学习的日子;礼拜六、礼拜天,我带你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好吗?”布朗又说。

    “好!”辜鸿铭干净利索地回答。

    半年之后的一天,辜鸿铭对布朗说:“《浮士德》我背得够熟了,给我讲讲吧!”

    布朗回答:“够熟不成,越熟越好。等再过半年或一年之后,我再给你讲。越晚讲,你了解越深。经典著作与一般著作不同,一般著作谁都能一听就懂,经典著作谁也不能一听就懂。何况你的德语、文学基础还不够用呢。别急。”

    接着,布朗说出了为辜鸿铭安排的学习规划:“数学、物理学、化学好懂,我先教你学数学,再教你学物理和化学。我计划让你在德国学科学,再送你去英国学文学、历史、哲学及社会学。学成之后,送你回中国,你再把中国的经典著作背得熟熟的,学深学透。然后,将中国学术思想与欧洲学术思想融会贯通,得出正确的结论,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这番话让辜鸿铭热血沸腾,对自己祖国的文化更充满了向往。

为了至高的目标

    让辜鸿铭实现梦想,就是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至高的目标,布朗可谓费尽心机:一方面在大的方向上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另一方面又根据遇到的问题随时调整。

    理科方面,布朗先是自己教了辜鸿铭半年数学;接着又请来一位数、理、化造诣颇深的老友,继续在每天上午教辜鸿铭数学,下午则教物理、化学。

    感觉机会成熟的时候,布朗开始为辜鸿铭讲解名著《浮士德》,并将人生感悟不时地渗透进去。辜鸿铭的学习天赋很高,布朗非常满意。除了尽量挤出时间教学、请家教外,布朗也送辜鸿铭到当地的学校上学。

    数年时间,辜鸿铭不仅精通了英文,而且学通了希腊文、拉丁文等,遍读西方文史哲名著……说起来恐怕很少有人相信,几乎所有辜鸿铭读过的书,他全部背过了。他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我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时,不知哭了多少次。开始,老师教多少页,我就背多少页,没感觉困难。后来,我遍读希腊文、拉丁文文史哲名著,就吃不消了。但我还是坚持背下去。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1873年,辜鸿铭考入了英国古老的名牌大学——爱丁堡大学文学院。布朗还带领他拜访了19世纪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爱丁堡大学校长托马斯·卡莱尔。当卡莱尔听了辜鸿铭的经历后,感慨地说:“人类的一线光明,是中国的民主思想,可叹!据我所知,民主思想,在中国,始终没能实现;迨传播到欧洲而后,掀起了法国大革命,又好像一根划着了的火柴,一阵风吹灭了。徒有民主制度,没有民主精神……”

    1877年,辜鸿铭以优异成绩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之后,他又到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游学,遍览了各地风情,学习法学、政治学等学科。

    1880年,辜鸿铭结束游学生涯时,他已成为谙熟西学的高明之士。不久后,他便带着父亲和义父的厚望,来到中国,成为晚清名臣张之洞的部属,并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经典。由于西方游学经历的影响,辜鸿铭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总能将东西方文化随时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到中国文化中可以纠正西方弊病的“药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21日 总第348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