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珍贵的高校毕业生报到证

作者:蔡建中

来源:

2020-02-28 星期五

    2020年元旦,我不经意间翻出了自己的《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尘封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许多往事如涓涓细流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报到证”俗称“派遣证”,是高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确定工龄起始时间点的依据。记得1990年7月,我手持《报到证》到白河县文教局报到登记后,又到县公安局上了户籍。同年8月底,我被二次分配到中厂初级中学任教。父亲做过干部档案审阅工作,在1983年至1986年落实县城私房的改造工作中与档案“打交道”的机会又比较多,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深知个人和产权契约等档案的重要性,它们在个人工作生活中利用率非常高。当时县城中只有县档案馆、县城建局有为数不多的几台复印机,父亲就拿着我的《报到证》到县城建局复印了一份用于个人留存,由此也增强了我的建档意识。

    这件复制的《报到证》为4面2页32k折叠的小册子,封面印有“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报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字样,内2面是分配某学校(专业)毕业生某某到某单位工作等内容,封底是注意事项。其中,姓名的“忠”字与我们兄弟三人名字“新”“中”“国”的“中”字不相符,系小学老师笔误。参加工作后,我每次在填写履历时就多了一项:曾用名“蔡建忠”。这张《报到证》的珍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我个人成长经历和有关父亲记忆的历史信物,还是新中国高考制度和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政策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

    1952年,全国开始实行高考全国招生制度,合格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1967年,全国各大专院校停止招生,白河县中小学招生工作也陷入停止状态。1969年9月,白河县重新恢复初中招生,但是废除了文化考试招生制度,实行“贫下中农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1970年6月,按突出政治挂帅、废除文化课考试制度原则,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办法,全国高等学校逐步开始恢复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招生模式是“三来三去”,即社来社去、厂来厂去、哪儿来哪儿去。同年10月,白河县推荐首批4名知识青年“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至1976年,全县各公社共推选15名“工农兵学员”进入高等院校专科学习。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至1997年,由于全国高校大中专合格毕业生比较稀缺,国家对计划统一招生的合格毕业生实行“统包统分”就业制度。1996年至1997年,国家实行普通高校招生并轨制。1998年,国家对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报到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99年至2019年,国家通过扩大招生规模、调整考试科目、高校自主招生和网上录取等方式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其间,2007年4月西藏自治区取消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成为我国最后一个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省区,延续52年的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制度全面结束。

    我国的高考制度在确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引导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虽然这件《报到证》随着社会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也成为新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见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27日 总第349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