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与“档”结缘 不负韶华

作者:高华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4-03 星期五

    时光如流水般,静静流淌。一转眼,我调入重庆市綦江区档案馆工作,已有三个年头。说起来,20年前教书站三尺讲台,然后进入公务员队伍,虽与档案及档案馆、档案工作者打过多次交道,但有一天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员,那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事儿。现在回想过去的一些经历,我认为,其实命运早有安排,让我与档案结缘。

初识档案

    1993年,是我在一所小学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在送走一个毕业班后,学校主要领导作了调整,我的工作也有了变动,不再教主科,也不担任班主任,而是被安排在学校办公室工作。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收集整理档案。虽然我对档案早有耳闻,可由自己亲自收集整理档案,还真是头一回。我不好推辞,但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处着手。好在有学校总务处主任陈三学“手把手”指点。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将全校需要收集整理的档案悉数收集整理完毕。看着自己亲手收集整理归档的卷宗,书写工整有序的文件目录,以及卷皮上用毛笔书写的档案标题,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那时的档案整理要求与现在不同,是将收集起来的一卷文件资料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起,用力度较大的夹子夹住。如果数量较大、页码过多,还需要用力度更大的夹子,接下来是打孔,用棉线装订好。所以,在我看来,整理档案,真是一件技术活,需要用心去做才行。

    说起整理档案的好处,我有切身感受。一次,我参与教师职称评定,需要提供一份我调入学校的通知。很快,我便查到了经我整理过的那份通知,那时内心真有一种满足感。

“入门”从档案开始

    1998年3月,我被借调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任秘书。到了办公室,时任办公室领导并没有给我安排其他工作,而是把我带到办公室底楼的一个房间,指着堆放在地上的略显杂乱的几叠文件资料说:“你就先把这些文件资料整理好吧!”看着我有些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微笑着说:“不要小看这件事,它可是学习了解人大工作的入门课,比其他渠道更便捷、更有效。”因初来乍到,且是领导安排的第一项工作,我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一任务。不过,好在有在小学整理档案的经历,所以工作做起来也很顺利,先分类,再按类归纳整理,接下来是装订、书写目录等。在整理档案的同时,我将其中一部分材料编写成《人大公报》。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整项工作宣告结束,我对人大工作的性质、职能等有了较为具体的了解,也为之后承担一些重要材料的草拟,搞好相关服务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对我来说,在县人大工作“入门”是从档案开始的。

在档案中聆听历史的足音

    2009年,我又被调到县政协工作。在此后的十个年头里,我协助时任政协主要领导全力推动《綦江历史文化知识集萃》《綦江街镇历史文化丛书》及《抗战綦江》《綦江民国纪事》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其间得到市(县)区档案馆领导及其他同志的倾情支持和帮助,还曾一道赴市档案馆汇报对接。在这段难忘的时间里,我徜徉流连在浩繁的档案资料里,聆听历史的足音,吮吸着历史文化的营养,我觉得自己瞬间变得很富有。

    能到区档案馆工作,是我从没有想过的。2018年9月,区委组织部通知说,区委常委会已研究决定,调我到区档案局馆工作,当时自己还很惊讶。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和档案的缘分吧在起作用吧!

    现在,我已在档案馆工作一年多。我想,既然我与档案有缘,那就做有缘之人,做有缘之事,尽心竭力建好区档案馆新馆,和全馆同志一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推动全区档案史志工作科学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4月2日 总第350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