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可以为革命多做一些工作”

——邓子恢复函战友陈柏生亲人给予关怀

作者:张 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5-25 星期一

谭珊英同志:

    你和柏生情况,我五三年回家时就听陈丹平谈过,多年不知消息,近收到你五月十日来信,知你母子尚好,洣加已长大入团,并担任团支书职务,闻之殊深欢慰。柏生过去革命历史我知之甚详。一九二七年他回家时我们在后田还相处(过)一个时期。他虽是出身地主资产阶级家庭,但柏生本人很纯洁,也很聪明能干,我们对他很重视。后来他离开龙岩,从此就不知音讯。现接来信,才知你们从苏联回来这一段历史。缅怀往事,令人伤感。当时你们的缺点主要是没有积极去找党(组织)。当然,在一九三六年上海党(组织)是连遭破坏,很难找到关系。但一九三七年下半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已告成功,当时党中央和八路军在南京、武汉、西安、长沙、重庆都有公开办事处。一九三八年王明从苏联回国,长期住在武汉,长江局也在武汉。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到三八年三月,新四军军部设在南昌城,四月后军部移往皖南,但在南昌仍有公开的办事处,桂林亦有新四军公开办事处,当时我们还从湖北、湖南、广西、南昌吸收了很多知识青年,此办事处一直维持到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才结束。你们那时大概在汉口、长沙、桂林一带,如果去找这些办事处,是可以找到党的关系的,至少可以到新四军来工作。那时,我是新四军政治付(副)主任,……柏生如来找,无论如何都可以取得联系,找到工作,并可以治病。可惜你们那时没有从这方面努力,以至错过时机,这是一个缺点。现在革命已经胜利,你母子已找到职业,可以为革命多做一些工作,往事已矣,不必再为之悲伤。洣加年富力强,更是前途无限,我在此为柏生为你有子庆贺。特此函复,并询近安。

    邓子恢 五月廿日

1959年5月20日,邓子恢致战友陈柏生妻子谭珊英的复函。

    这是革命家、政治家邓子恢于1959年5月20日写给学生、战友陈柏生妻子谭珊英的一封回信。2014年5月,这封信函由谭珊英之子陈洣加、谭安利捐赠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邓子恢

    邓子恢(1896-1972),又名绍箕,福建省龙岩县(今新罗区)东肖邓厝村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分局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5年,邓子恢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兼华中军区政委、华东局副书记、中原局第三书记兼中原军区副政委,主持中原局日常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先后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陈柏生,又名陈若陶、陈碧星,1910年生于福建龙岩东肖镇后田村。1921年至1924年,他在龙岩白土镇桐岗小学读书,成为该校教师邓子恢的得意门生,参加了邓子恢、陈明组织的进步团体“奇山书社”,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倡导新文化运动,并参加了闽西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刊物《岩声》的编辑、出版工作。

陈柏生

    1925年春,陈柏生考入厦门集美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向闽西进军时,他回到龙岩投身革命,在邓子恢、郭滴人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1月,陈柏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奉调去厦门、漳州等地从事青年和学生运动,历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团省委书记兼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

    1928年3月,邓子恢领导龙岩后田暴动,创建了闽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1929年夏秋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三打三克龙岩城,消灭军阀陈国辉,扩大了苏区,并开始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后田进行分田试点时,陈柏生在厦门得知消息,立即赶回家乡与叔父陈昆照、胞弟陈汉生(均系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一起劝说祖母(当时祖父已故),将所有田契、借约拿出来当众烧毁,并将全部田地、家产交“乡土地分配委员会”分给贫雇农。他们这一举动大大地促进了后田的分田试点工作和全县的分田运动,受到邓子恢的称赞。

    1929年底,陈柏生在福州被捕,经营救出狱后回厦门。1930年3月18日,团省委组织青年学生在厦门中山公园召开纪念“三一八”大会(即段祺瑞在北京屠杀请愿学生四周年,巴黎公社纪念日),由于叛徒告密,陈柏生等18名同志被捕。他在狱中坚持斗争,积极配合党组织于5月25日武装劫狱行动并获成功,与40多位同志被营救出来送往闽西苏区工作。不久,陈柏生被调至上海,在团中央工作。回上海后,他与在沪西纱厂做中共地下工作的谭珊英相识。谭珊英当年曾在厦门与陶铸假扮夫妻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亲历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劫狱斗争,对陈柏生是“久闻大名”。很快,两人在工作联系中逐渐建立了感情,并结成了夫妻。

    1931年初,陈柏生被调至沪东青工部工作。1934年10月,陈柏生夫妇二人被中共党组织批准去往苏联学习。1936年初回国。当时,由于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连遭破坏,他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陈柏生加入由范长江等人组织、领导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奔走于湖北汉口、湖南长沙和云南昆明等地,撰写了大量通讯和时评文章,宣传抗日救亡。1939年,陈柏生积劳成疾,被诊断为肺结核晚期,但他仍坚持采访,笔耕不止。1940年春,他病情严重恶化,只好与妻子一同返乡养病。10月,他因病去世,年仅30岁。

    1953年春,谭珊英收到陈柏生妹妹陈丹平从龙岩的来信,告之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回到龙岩,寻找陈柏生的亲人。1959年5月10日,谭珊英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写去一封信,向其汇报了陈柏生后来的情况及儿子陈洣加的近况。邓子恢虽然身居高位,却依然惦记着共同奋斗过的战友,很快于20日复函谭珊英,信中表达了他对老战友的缅怀和对革命后代的关怀之情。特别是当他得知战友的儿子已参加工作,积极追求上进时,心里非常高兴,深情嘱咐道:“可以为革命多做一些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5月21日 总第3528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