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珍档秘闻

“虢季子白”青铜盘

历经烽火洗礼的西周传国之宝

作者:任彦馨 特邀撰稿人 张江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6-08 星期一

    西周奇盘“虢季子白”青铜盘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十大绝世国宝之一,自晚清道光年间出土以来,就一直以学术性、历史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国家重器而闻名于世。论文字,“皆用韵语,流利畅茂”,被誉为藏在金文中的《诗经》;论书法,清疏秀美,如“群星丽天”,开秦小篆之先河;论器形,质朴雄伟,纹饰华丽,冠绝商周青铜器。奇盘作为“纪勋铭功之作”,不仅诞生于近3000年前的烽火之后,而且在兵燹不断的近现代中国,也历经了险象环生的烽火洗礼。

“搏伐”纪功铸奇盘 “转徙”遗失故国地

1943年3月底,国民政府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为筹谋解决“虢季子白”
青铜盘事宜致国民政府教育部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公元前816年(西周宣王十二年),位于洛水以北实力较强的猃狁部落,出兵侵扰西周王室。是时,周宣王对内“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对外征伐四方,致使“诸侯复宗周”,国势蒸蒸日上。面对猃狁部落的肆意侵扰,周宣王传命虢国君主虢季子白率军出击“搏伐”,结果大获全胜,取得了斩首500人、俘虏50人的丰硕战果。战事结束后,虢季子白在王室宗庙的宣榭向周宣王行献俘礼。周宣王宴飨虢季子白,并赏赐乘马、弓矢、大钺,授以征伐蛮方之权。虢季子白为了纪念“搏伐猃狁”而受到周宣王“用嘉其功”的盛事,特地“勒铭于盘”传之“子子孙孙”。此后,“虢季子白”青铜盘就成了虢国的传国之宝。

    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西周末年都城镐京被犬戎部落攻破,周平王被迫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是为东周。是时,跟随周平王东迁的虢国却在“转徙迁运”中,将“虢季子白”青铜盘“湮蔽”在故国的“田间沟岸”之中,直到晚清道光年间才被陕西省宝鸡县“虢川旧地”的农民所发现。刚一出土,这件圆角长方形,高39.5厘米、口长137.2厘米、口宽86.5厘米,重215.5千克的青铜器,即让发现者惊为青铜“巨宝”。消息传出后,“虢季子白”青铜盘遂为时任陕西省郿县县令兼理宝鸡县篆徐燮钧所获,徐氏卸任返乡时又将其“载归”江苏常州老家,珍藏于鸣珂巷“天佑堂”。

护王无知作“马槽” 刘氏建亭藏珍宝

    1851年初,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骤然爆发。起义之初,太平军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于1853年3月攻占南京,旋即改称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然而,1856年秋发生的太平天国领导人内讧的天京事变,却成了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结果是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太平天国一时出现了“朝中无人,军中无将”的不利局面。此时,清政府谕令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组织湘军和淮军合力围剿太平军,迫使太平军节节败退。1862年初,太平天国护王陈坤书率军移驻常州,从徐燮钧家中搜获“虢季子白”青铜盘。但是,陈坤书并不知晓此盘的真正价值,传令将其作为王府的马槽来使用。1864年,李鸿章责令部将刘铭传率领淮军进剿常州,尽管城内太平军顽强抵抗,寸土必争,但在淮军的猛烈攻势下,护王和太平军全部战死。随后,刘铭传率部进驻了护王府。

    是夜,秉烛夜读的刘铭传突然听到府中传来一阵清脆如鸣玉扣钟般的铮铮之声,当即持灯循声查看,发现原来是战马笼头上的铁环碰撞“马槽”槽沿而发出的声音。翌日,刘铭传命人将“马槽”清洗干净,这才“识得庐山真面目”。“马槽”是一件极为精美的大型青铜盘,四边是规则的圆角,四足为曲尺矩形,隐缩在盘底,四壁各有两只衔环兽首耳,盘内底部镌刻有8行111个古文字。嗣后,刘铭传请来文字学者进行品鉴考证,得知“马槽”竟然是“瑰奇伟丽”的稀世珍宝“虢季子白”青铜盘,是商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盛水器。于是,刘铭传派亲信将“虢季子白”青铜盘运回老家安徽省合肥县刘老圩,并专门建造了“盘亭”来安放,同时题词“盘称国宝,亭护家珍”八字,随后又撰写了记载得盘经过的《盘亭小录》。此后,“虢季子白”青铜盘就一直庋藏在刘家。其间,虽然有不少达官显贵、洋人买办时时觊觎着“虢季子白”青铜盘,但是刘铭传及其后人始终守口如瓶,从不轻易示人。

敌伪窥伺速秘藏 抢运暂停终捐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中国中东部半壁江山先后被日军攻占,秘藏“虢季子白”青铜盘的安徽省合肥县刘老圩也在1938年4月陷入敌手,日军的据点就建立在距离刘家不远的地方。在侦知刘家庋藏有西周瑰宝“虢季子白”青铜盘后,日军意欲以同样大小的金盘来换取,但是却遭到了刘铭传曾孙刘肃曾的严词拒绝。鉴于身居险地、敌伪窥伺的“岌危”形势,刘肃曾深恐“不测”将至,便决定将“虢季子白”青铜盘深藏于后花园一处不起眼的“地底”,并在其上栽植槐树一棵,以作掩护。之后,刘肃曾举家远走高飞。

西周虢季子白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39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沈亮两次“视导”沦陷战区,均借驻在刘铭传故居。因“虢季子白”青铜盘早已被深藏地下,所以沈亮“深以不获一睹为憾”,只得携带盘铭拓文和《盘亭小录》西归重庆。与此同时,他痛感于安徽省位于“敌骑所出”之地,日寇侵略已造成“庐舍为坟,充栋之藏,悉化灰烬”的惨状,遂于1943年3月1日致函主管战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国宝“虢盘”虽然“横遭兵灾”,但是却独存于安徽省,“终虞湮没劫夺”,如果能够抢运到重庆“藏之中枢”,即可得到永久保护,“似为得宜”。随后,教育部函询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拟具解决办法。是月底,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签呈教育部称,欲要解决“虢季子白”青铜盘“藏之中枢”的问题,先要解决让售和运输两件事情。一是“此物现为刘氏私藏,虽曰古物应归国有,但强行征收,今非其时。刘氏后裔是否愿让,抑让价若干,价目何出,似应先定”。二是此物重达400多斤,“非可负抱而走,合肥尚为沦陷区,卡车出入较不自由,即使刘氏肯让,是否有妥善办法可以安全运至后方,亦宜先有决定”。并强调抢运要“路经河南灾区,鄂北山地,运输保护所费不赀,更应预筹此二事。如无把握,似不宜过于关注,反启敌伪觊觎之渐”。如果“虢季子白”青铜盘目前“确属安全,似以暂时缄默不动,静待战胜收藏为上策”。其后,教育部便不再采取进一步的抢运行动,“虢季子白”青铜盘也就安全地深藏于刘家大院。新中国成立后,历经烽火洗礼的“虢季子白”青铜盘才重见天日,由刘肃曾捐献国家。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6月5日 总第353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