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往事回眸

白话韵文告示中的劝诫

——民国初年辽阳的陋俗改革

作者:吴 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6-24 星期三

    民国初期,各地政府常用张贴白话告示和“通俗讲演”的方式,旨在改变社会旧俗陋习。而韵文告示作为白话告示的一种,相较于其他白话告示文采更好,基本每句都对仗押韵,可谓特点鲜明。本文所述劝导百姓改革早婚、丧礼、缠足、赌博等陋俗的白话韵文告示就是其中一例。

东汉时期,30岁仍未出嫁的孟光,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催促,坚持要嫁给有德之人,终于遇到了贤士梁鸿,于是便有了后来流传千古的典故——“举案齐眉”。

    孟光因晚婚而在那个时代显得特立独行,因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早婚的习俗由来已久。《周礼》虽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礼制,但由于当时人口增长缓慢,统治者希望通过早婚早育的方式增添劳动力,以促进社会生产,所以早婚习俗就一直延续下来。

    到了近代,随着新思潮进一步传播,民国政府在成立之初,便提倡革除早婚、缠足等陋俗,并制定了相关章程,向民众宣传陋俗的危害,但效果并不明显。一些陈风陋习根深蒂固,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阻碍。1917年11月,北洋政府内务部为挽救时弊,通令全国改良早婚、丧礼、缠足、赌博等陋俗,要求各省印发白话告示,随时宣讲,令百姓周知。11月7日,奉天省长公署发布训令,命辽阳县“遵照执行”,且言明“社会改良,匹夫有责”,责成各地绅董“随时讲演,并印发白话文告以期普及周知”,“本救焚拯溺之怀,收默化潜移之效”。

1917年11月8日,奉天省长公署颁布的改良陋俗训令。
 
 
1917年,奉天省辽阳县行政公署颁布的匡救早婚、
废丧、缠足和赌博陋俗的白话韵文告示。

    为此,奉天省辽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行政公署令劝学所组织起草白话告示,广布四乡,遵照演讲。在辽阳市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保存着一份当时颁布的匡救陋俗的韵文告示。这份告示格式工整,6字一句,半文半白,末字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既有古文言简意赅的风格和抑扬顿挫的句韵,兼具现代汉语通俗易懂的特点。

    此告示开篇便概述了早婚、废丧、缠足、赌博4种陋俗的危害:“早婚积习最陋,废丧不近人情。缠足诸多障碍,赌博酿成恶风。若非早图补救,为害不知所终。部令从严取缔,一步不敢放松。”紧接着,告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4种陋俗的起因、演变与危害,倡导民众革除陋俗,改变社会风气。

    在批判“早婚积习”之前,告示先回顾了古代的晚婚习俗:“男子三十有室,《曲礼》载此婚仪。女子二十而嫁,古来守定婚期。”可如今的人们不遵从古时的礼法,“反说古礼迟迟”。接着,告示用较大篇幅痛陈早婚之危害:“早婚必要早育,生儿那(哪)知教儿,生儿既不能教,稍长难免胡为。或则渐增嗜好,或则竞尚奢靡。往往倾家败产,骨肉因之乖离。”其以长远之眼光劝导民众不要早婚。

    废丧,指废除守孝之制。那何为守孝之制?即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3年,其间,不得婚娶、应考、任官、娱乐,任官者必须离任。守制之礼由来已久。这份告示中讲了历史上两个关于守制的典故。一个典故是,孔子的弟子宰我曾问孔子:“时代变了,‘三年守制’是不是太久了?”孔子问他:“你觉得守孝一年心安么?”宰我说:“心安啊!”孔子说:“那你就守一年吧!”宰我走后,孔子却说:“宰我真是不仁啊。小孩子长到3岁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三年之丧’是天下人都应遵行的。”另一个典故是,齐宣王主张将守孝的时间缩短为一年,孟子听说后表示,这好比有人要扭断他哥哥的胳膊,你却叫他慢慢扭。孟子的言外之意是,与其劝齐宣王不缩短丧期,还不如教他一点孝悌的道理。可见,孔子和孟子都十分重视“三年守制”,3年虽然时间不短,但因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而沿袭各代。直到封建时代结束,“三年守制”才随之废除。关于守制,告示中如是说:“不拘富贵贫贱,人人都要一般,皆因父母生我,罔极恩若昊天。生前报恩难尽,死后何能恝然。杀一椎牛祭墓,不如菽水承欢。藉此聊为酬报,孝道尚不失传。倘或缩短丧礼,有昧怀抱本原。居丧而用西俗,人子更何以堪。亲亲仁民之本,明伦教孝为先。”其中力陈“三年守制”的合理性与重要性,指出守制于孝道伦理和个人情感上都不可取。由于时代的进步,“三年守制”今已不复,但告示里阐述的父母养育之恩终生难报,以及父母健在时孝顺奉养远胜于父母去世后大肆祭奠的道理,仍然值得今人思考。

    关于缠足之风的起源,告示认为是始于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窅娘。这位窅娘,原是李后主宫中的一位舞女,16岁入宫,因有胡人血统,卷发、高鼻、双目深凹、顾盼有情,所以李煜为她取名“窅娘”。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为她制作了高6尺的金莲,并用珠宝、绸带和璎珞来装饰,命她用布帛将脚缠住,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形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其姿态如莲花凌波,优美动人。但这只是传说,据现代学者考证,妇女缠足是从北宋后期才开始出现。明朝时,缠足之风兴盛,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不但要求脚小至三寸,还要有弓弯。虽然清朝立国之后屡屡禁止缠足,但缠足之风仍在继续蔓延。到了晚清,从外国传教士发起的天足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大力反对缠足,再到清政府官方的劝诫缠足政令,废缠足运动愈演愈烈。可直到这份白话告示颁布的1917年,缠足陋俗仍然存在。缠足对妇女身体的伤害极大,“但图鞋弓袜小,那(哪)管骨折筋伤。操作诸多不便,生育难望健康”。与此同时,外国女子的情况却令人羡慕:“如是中国女子,实在不如外洋。外洋注重天足,真乃落落大方。所以欧西战局,女子参列武行。”尔等若还是“守旧不改”,那别人一看就知道,缠足之人“多出僻壤穷乡”。话说到此,可见,告示中连“激将法”都用上了。

    这份告示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劝禁赌博的内容。当时的中国,禁赌的形势不可谓不严峻,“中国二十二省,那(哪)省敢保绝无”。赌博的害处大家心知肚明:“好赌成为习惯,岂徒白费工夫。输赢关系最大,能赢难保不输。赢必恣情挥霍,输即折变田庐。田庐有时变尽,甚至典卖妻孥。到得一贫如洗,赌即盗之根株。因赌乃流为盗,试问赌害何如。”此外,告示中竟点出赌博之风盛行背后上行下效的“潜规则”:“黑则多由近墨,赤则更因近朱。官场麻雀牌九,三五任意欢呼。上好下必日甚,谁还视为畏途。”清末,辽阳地区赌博猖獗,官府三令五申禁止,仅1901年至1911年间辽阳州衙档案中关于禁赌的告令就有21个之多。到了民国时期,禁赌政令五花八门,赌博活动仍屡禁不止,这份告示中关于劝禁赌博的部分,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虽言辞切切,可赌博又岂是劝说就能禁止的!

    文中所示档案为辽宁省辽阳市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6月19日 总第3540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