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战“疫”日记

作者:高华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7-03 星期五

一笔特殊的党费

    2020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 星期二 阴转多云

    今天是我从杭州返回重庆綦江后自觉居家隔离的第七天。看新闻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愈加肆虐,心中甚是着急!

    在疫情蔓延全国的严峻形势下,一方面是专家、医护人员、人民警察、解放军战士、社区干部等英勇逆行,他们救治、防疫、宣传、巡查、劝返等,加班加点,有家不能回;另一方面是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居家科学防疫,最大限度地减少外出。

    普通大众的行为虽不能像“最美逆行者”那样用身躯隔断疫魔,但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尽力为战胜疫情作出贡献。为此,我主动缴纳了1000元特殊党费,写下一句“逆行援汉真英雄,居家战疫亦立功”,并发送微信朋友圈,也算为战“疫”尽绵薄之力。

献热血 助战“疫”

    2020年2月29日(农历二月初七) 星期六 多云

    今天一早,我收到了一条来自綦江区中心血库发来的短信:“高华平先生:您好!您的血液经严格检测,血型:O型,检测结论:合格。感谢您的无私奉献!欢迎您6个月后再来献血!”读后,我心里格外高兴。因为,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刻,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虽然不能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救死扶伤,但能够奉献我的热血,也是实实在在为战“疫”作了一点贡献。

    献血是前天的事了。那天上午,我参加完区政府领导召集的关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推进会之后,步行至九龙广场。只见广场上,人们戴着口罩,间隔一米以上,在依次排队登记、验血压。采血车上,有的在进行献血前检查,有的正在献血,有的献血后在稍事休息。献血结束走下车的,一个个怀着十分满足的喜悦,而个别因种种原因不能献血的,只好遗憾地离开。我因从外地回来,早已度过居家隔离期,并有一个多月在家清淡饮食,且未饮酒,自认为血质应该很好,所以便加入到献血人员行列。经登记、验血压、查血型等程序后,我终于坐到了献血椅上。采血医生操作熟练,热情周到,整个采血过程没有让我感到一点不适。采血结束后,血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一边为我端上一杯温温的糖开水,一边让我多休息一会,我心里顿时感到十分温暖。

    我自2005年开始献血以来,至今共献血10多次,还获得了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对我来说,过去的每一次献血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但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是一名共产党员用鲜血交出的战“疫”答卷。

守护社区平安

    2020年3月6日(农历二月十三) 星期五 多云

    一转眼,我在社区协助值守卡点已经1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以来,区档案馆共派出志愿者30余人次。

    两周前,为了让已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的社区同志得到休整,区档案馆的志愿者也加入到值守夜班的队伍中。我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值守夜班,自然义不容辞。

    我值守的这个卡点是按区里统一安排,为防疫需要,临时将14栋单体楼出入口进行物理隔断而设置的,涉及398多户1000多人,其中不少是门面和房屋租赁户,管理难度较大。总体来说,经过前期宣传教育,大家都对疫情的严重性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政府作出的封闭小区、限制出行的规定也普遍理解和支持。个别的开始有一些抵触,经耐心解释说服,最后也能配合。

    事实上,夜班值守工作量并不太大,24时前后已少有人员进出。比较难受的是熬夜,而凌晨三四点钟是最难的时段。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然而,有社区准备的炭火,有刮风下雨前“注意安全”的温馨提示,还有退休老干部专程送来的慰问信……这些让我心里暖暖的。

    深夜,看着居民楼里的灯光渐次熄灭,我们曾经那么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慢慢入睡;清晨,看着大道上越来越多的车流奔涌,我的心中满是激动和幸福。疫情期间,能守护社区的安全,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尽一点力,值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7月2日 总第354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