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我与清欢成了朋友

——读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

作者:张培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7-17 星期五

    读完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一书,对现实困顿的我如释重负,甚至有豁然开朗之感。清欢如清泉,醍醐灌顶。清欢更如朋友,是泥泞中的一双手,是哭泣时的一句安慰,是沙漠中的一杯水,更是狂热或低迷时的一瓶清醒剂。人生能有如此朋友相伴,再苦的路、再难的途,也没有孤单可言、没有哀怨可诉了。

    林清玄善于用小文打动人心,无须过多的情节渲染,更不用太多的笔墨落脚,只把事情讲清楚,悟出人生的真实,得出人生应有的觉悟和深情,从而指引我们在生活中找到智慧之钥,从容淡定面对起伏不定的生活。拂去奢华,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简单的人。在当今社会,浮躁充盈,真诚遭遇寒流,寻一份宁静,谈何容易?聆听林清玄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和深刻认识大有裨益,他诠释的不只是解决人生困苦的方法,更是入情入理、至真至深的清欢智慧。相伴清欢,似乎腾空了欲望,放飞了翅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便是人生的宽阔与满足。

    清欢为何物?一般人认为只是清静中求得快乐。其实,在林清玄看来,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寻找自我、释放自我的方式,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他的理解,富有诗意的旷达,充满远方的渴望。在本书的首篇《清欢》一文中,林清玄高屋建瓴,摆出了清欢的本义,为读者了解本书内容作了铺垫。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考角度新颖独到,非一般人能企及。在另一篇《小千世界》中,林清玄直抒胸臆,“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个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林清玄眼里,清欢并不是清心寡欲,而是面对纷繁保持冷静、面对悲苦保持淡定的处世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惊不喜,不淡不雅,随遇而安,悠然的心境才是人生前行的最佳状态。

    人际交往中,相聚与分离是常有的事。林清玄在《写在水上的字》一文中提到,“神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心也如流水,没有片刻静止,使人在散乱中迷茫地活着。身心俱幻,正如流水上写字,第二笔未写,第一笔就流到远方。爱,也就是在流水上写字,当我们说爱的时候,爱之念已流到远处”。如何把握分离的痛、珍惜相聚的乐,是一个人必须把握的情感。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而相聚是人生需珍惜的东西。既然聚离无常,我们何不抱着一种大气的态度去面对,不沉湎于相聚的快乐,不回味过去的是非。时间终会改变一切,正确的姿态是,如流水一样,抱着一份爱意去拥抱怀念的人和怀念的事,增益眼前的力量,为目标前行。

    人是有情有义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他在《沙漠中的旗帜》一文写道:“生命的路有时真像沙漠中无涯的黄沙,旗杆是沙漠中的理想,一个唯一可以凭借的事物。如果生命能绕着一个不懂的理想疾走,终可以走出一条生路吧!”其实,懂得感恩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也是拥有诗和远方的前提。他在《温柔半两》一文中说,“对于为善的人,心是甘露法,对于为恶的人,心是万毒根;因此医病当从内心医起,救人当从内心救起”。所以,人生路上,我们必须做到一路走一路感恩,感恩天地万物,感恩身边的人,感恩身边的一草一木。如此,定能收获一份乐趣,方能从容度过一生。

    想起了王蒙倡导简单生活,如何繁杂,只要心情简单,一切都释怀了。林清玄倡导清欢生活,也无疑从另一个侧面表达出了该有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与当下一定程度存在的浮躁、钻营、薄情、奢靡、渴望一夜暴富等等错误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善的提醒始终都在,只是,许多人只顾狂奔,甚至不惜舍弃人性之善、人性之义,到头来,清欢没有,满身的是伤。拥有的都会过去,所有的迷雾都会在阳光照耀下散去,留下的便是清欢。

    我愿守着清欢,并把它当作朋友,在这喧嚣闹市中辟出一片净土,仿佛雾气中的那杯清茗,微抿一口,清香四溢,灵空四起,我的世界不再是荒芜,而是宁静与美好。守着我的魂,独把人生守成芬芳。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7月16日 总第3551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