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红色记忆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

中国共产党宣告建立新政权方略

作者:张 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7-30 星期四

    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中共中央以通电的形式发布了阐述我党重要主张的“五一”劳动节口号(即“五一口号”)。这一通电是经毛泽东进行了重要修改形成的。

    中共中央在“五一口号”中,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史上的重要大事,也是新政协筹备和新中国筹建过程中的重要大事。

    “五一口号”于4月30日发布,5月1日由《晋察冀日报》等转发,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载,随后各大报纸纷纷全文刊发,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

    激流勇进,提出创建新中国的构想

    创建新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就尝试建立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战胜利前,毛泽东又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这一愿望却被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打断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一年多后,毛泽东就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形势下,于1947年10月1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号召“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从而把成立新政府、建立新中国的任务向全国人民提了出来。

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发布1948年“五一”劳动节口号》 中央档案馆藏

    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党内起草的一份通报中,为创建新中国排出了“时间表”。他写道:“本年内,我们不准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因为时机还未成熟。”在蒋介石“威信更加破产之后,在我们取得更大胜利”,“在东北、华北、山东、苏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区连成一片之后,便有完全的必要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其时机大约在一九四九年。”

    按照这个时间表,筹备建立中央人民政府的任务就被提上了日程。1948年4月25日,已从陕北到达河北阜平城南庄的毛泽东致电在西柏坡的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任弼时,通知他们即将召开中央会议,准备讨论邀请各方面代表到解放区商讨成立临时中央政府的问题。27日,毛泽东又写信给刘仁,要其告诉在北平的张东荪和符定一,准备邀请他们两位和许德珩等民主人士来解放区参加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问题。

    这说明,在“五一口号”发表前,毛泽东就已经确定要以召集各方面人士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来协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问题。这实际上为建立新中国确定了“路线图”。

    深思熟虑,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

    4月30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从档案看,这份即将在全社会发表的通电,全文一共25条,毛泽东修改的地方多达27处,可见其重视程度。其中几处修改甚是关键。

    通电的抬头处,毛泽东就将新华社“总社”改为新华社“陕北”。他的这一修改显然是在跟国民党军队唱一出“声东击西”的好戏,让蒋介石误以为中共中央、毛泽东还在陕北指挥作战。这是为了保守中共中央、毛泽东已到达华北的秘密。

    紧接着,毛泽东将初稿第四条改为“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接着,毛泽东删除了初稿第五条,重新起草了内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第四条和第五条的修改具有重大意义,都与建立新中国密切相关。这两条内容是“五一口号”的重点和亮点。它既公开提出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政府的主张,又高度概括了中共中央的建国方略,正式向国内外宣告要成立新政权、建立新中国的步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协商建国的精彩华章。可以说,毛泽东修改的这两条是“五一口号”重大政治意义的最集中体现。

    一呼百应,揭开政治协商建国的新篇章

    毛泽东修改后的“五一口号”,在4月30日晚上确定刊发。新华社连夜赶制清样,于5月1日国际劳动节及时发出。“五一口号”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发表宣言、通电和声明,表达支持的态度和立场,并与中共中央商议,很快就确定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和地点。民主人士纷纷接受邀请北上,积极奔赴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共商建国大计,有的甚至不远万里从海外辗转而来,可谓群情激奋,群贤毕至!

    1948年“五一口号”的发布,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感召力、敏锐的政治自觉性的集中体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立场鲜明、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7月3日 总第3546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