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十年档案情缘

——与琼籍开国大将张云逸的长媳王婷工作的前前后后

作者:朱向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8-03 星期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调到海南省档案局工作已有整整10年。翻开10年前那个泛黄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上班第一天,我母亲在湖北愉快地过着82岁的生日,我儿子开心地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自己平静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天如此厚爱,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这一切。”其实,那一天还有一件让我激动不已的事情,那就是我在单位里看到了毛主席写给琼籍开国大将张云逸的3封亲笔信。因为这是大将的长子长媳刚从北京送来的,还没来得及办理进馆手续,所以我是“零距离”见到了主席的手迹,内心感受真的无以言表。也正是那个时候,我结识了张云逸大将的亲属,特别是他的长媳王婷阿姨。我们几乎从一见面就开始筹划张云逸生平展览、商量制作画册、举办“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再后来,我们一起整理、利用、研究这批珍贵的档案,一做就是10年。

展览背后的故事

    2009年9月10号上午,海南省档案局等单位在省博物馆成功举办“海南人民的儿子——开国大将张云逸生平展”,展览规格高、规模大。

    回首办展的前前后后,大将的长媳王婷阿姨功不可没。当时她的儿女们都在工作,老伴行动不便,几乎所有事务都由她一人承担。且不说展览内容的确定,配合记者的采访,仅就观展名单这一项,任务就很重。除了海南党政军及各界领导由我们活动方组织安排外,国家领导人后代、大将身边的工作人员、军事科学院大将传记组、亲属家人等100多人都需要安排好。这些人分别在不同的地区,大部分年岁已高,有的多年没有联系,当时77岁的王阿姨按照名单一位一位地确认,航班信息、随行人员,入住酒店……老人家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了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做好每个环节、关注每个细节。

    那一天,参展人员达500余人。人们怀着无比怀念和崇敬的心情,透过721件珍贵的档案,追思这位琼籍将军的卓越功勋和优秀品格。该展览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海南历史人文,也为全省档案工作进行了一次宣传,更是迈开了海南名人档案征集工作的步伐。大将生平展的成功举办,增强了王阿姨和家人编辑出版《张云逸》画传、筹划“纪念张云逸大将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信心。接下来的几年里,老人在完成画传过程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画传从开始酝酿到筹备,数易其稿。他们甚至同我们工作人员一起,重走“张云逸从军路”——从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广州到各个新四军军部旧址,历时一个多月。为确保画传质量,王阿姨事事亲为,字字校对。有一次,得知王阿姨发高烧。我和丈夫周宇去她家探望,只见她带病挑灯看稿,周宇顺手拿起画传的目录,提议把字数全部统一为4个字,老人家听后大为赞赏,并立即决定采用,后由贾延岩老先生更改了个别字,才有了今天画传的四字目录——辛亥革命、人大代表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们与大将家人们越来越亲近。老人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海南真好,海南省档案局真好。”而我们心里清楚,正是大将家人的无偿捐赠,极大丰富了省档案馆的资源,推动了全省档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正是他们这种带头示范作用,才使我们成功征集到了周士第上将、卢胜中将、庄田中将,以及陈策将军等名人的档案资料,形成了完整的将军系列档案。

将军勋章回故里

    “海南人民的儿子——开国大将张云逸生平展”一经展出,反响强烈,极大地鼓舞了琼籍将军们的后代。通过大将亲属,我们不仅征集到了许多珍贵的档案资料,也成功联系到了将军们的后代。王阿姨让在香港工作的儿子张晓建与陈策将军的儿子陈安国加强联系,老人家甚至与我们一起到福州,看望琼籍开国中将卢胜的夫人姜斑华,为之后征集将军们的档案资料奠定了基础。

    2011年7月22日,爱国将领陈策的儿子陈安国向海南省档案馆捐赠了近百件陈策将军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陈策将军的战时日记本、各种军功勋章和受勋奖状原件等。这些珍贵档案,不仅弥补了海南省档案馆收藏辛亥名人和抗日爱国将领档案的不足,还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民主革命史的重要依据。

    2016年,海南省档案馆新馆开馆,开国中将卢胜之子卢晓愉向省档案馆捐赠了卢胜将军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及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共计5枚勋章。卢晓愉表示,把代表着父亲生前至高荣誉的5枚勋章捐赠给海南省档案馆,一方面圆了父亲的归乡之梦,另一方面也相信省档案馆能够发挥它们更大的潜在价值,让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精神发扬光大。

特殊的使命

    我不止一次在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王阿姨如此坚守着张云逸的档案资料?我也不停地自问:是什么让我和同事们能坐下来、沉下心,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征集、整理、研究张云逸档案资料?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是使命,是为国守史的使命!是见证大将出生入死的件件实物、张张照片的力量!王阿姨曾经是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有在“大将办公室”工作的经历。她逢人就讲:“档案馆值得信赖,档案人值得托付。”我们也不辱使命,在2015年10月,我们两位工作人员带着病痛,与王阿姨一起把大将家中珍藏了60年的文件、资料和实物整理了15天,装箱从北京运回故乡海南,真的是“连张纸片都没留”。其中包括张云逸大将生前使用过的怀表、放大镜、军服,以及大将的亲笔文稿、书籍、笔记本等。通过征集、研究这批珍贵的档案,不仅能让人们从中了解张云逸的戎马一生,也极大地丰富了省档案馆馆藏。省档案馆还专门设置了特藏室,还原大将生前工作和生活场景。从那以后,王阿姨开始和我们一起上班,一起整理目录、撰写文章、解密档案……

    回首过往,10年来,我们多次向省委领导、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等汇报张云逸大将的档案资料整理及开发利用情况,希望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10年来,我们成立了“名人档案整理小组”,把所有的纸质资料整理上架,并开始了数字化工作。10年来,王阿姨从年逾古稀到耄耋之年,却仍然勤勉不辍,与工作人员一起工作。10年来,我们一起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后代、将帅的后代、新四军与第四野战军的后代等。在张云逸大将档案特藏室,陈毅的儿子看到了父亲的亲笔信,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一起到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做节目,全国各地都知道海南省档案馆珍藏着时间跨度长、档案数量多的将帅档案资料。这一切,都是我们海南档案人的工作,更是我们的使命!

    一路走来,我们为海南档案事业尽心尽力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档案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和王阿姨的10年档案情缘,始于档案,但决不会止于档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0月31日 总第344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