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秦基伟日记中记述的上甘岭战役

作者:特邀撰稿人 黄 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0-26 星期一

    秦基伟,湖北红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秦基伟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他的日记里记述了这次战役。

    充分进行思想和战术上的准备

    1952年3月13日,秦基伟率领志愿军15军接受了新的作战任务,接替志愿军26军在朝鲜五圣山、斗流峰、西方山一线的防御。这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接到志司作战电令甚愉,这是全军早就盼望的要求。”秦基伟马上调整工作重心,“当作战任务即将到来的情况,我的领导中心必须转到指导战争上面去,一切为了打好仗而努力”。25日,秦基伟组织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作了关于朝鲜军事情况和我军任务的报告,特别提出军事工作十大要求,作为各级指战员努力的目标。

    3月27日至30日,秦基伟率军与26军汇合交流防御作战经验,磋商交接事宜。在听了26军军长张仁初介绍后,秦基伟思考了敌我形势和主要斗争策略。“敌人由于遭到连续打击及兵力不足的内部矛盾,在战略上走下坡路,从全线的疯狂进攻打到鸭绿江边而后退数百里,由进攻到败退、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攻势,被迫形成对峙局面。特别是在最近一年来,敌付出伤亡消耗的代价最大,而没有获得进展不敢轻易发动攻势。”“由于敌人具有近代技术装备,运输速度快。因此,随时可能集中优势兵力和战车炮兵飞机,向我们某一点举行攻击,必须随时提高警惕准备予敌以打击。”他还认为,“近代战争的指挥员是不好当的,尤其是达到各兵种协同那是更不容易”。随后,秦基伟对阵地防御作战,尤其是坑道作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在日记中相继写道:“如果我们强调歼灭敌人于阵地前沿确保阵地不失,就必须加强坑道式的具有抗击和坚守阵地的条件”,“如果敌人集中一点采取摧毁性炮火攻击某一点,一般说来,没有坚强的坑道与一般工事相结合的阵地,是难以坚守的,但必须了解这样总比强调反复争夺,而不注意坑道式的工事在情况紧张时难以应付”。他还认为,“在敌人优势的炮火和技术条件下,我们如果离开阵地工事同敌人进行反复争夺,一方面伤亡更大”,“不如事前将阵地或做更坚固,将敌人杀伤在我阵地前沿,不让敌人占领我阵地,更有利更主动且代价小”。秦基伟确立了坚守阵地的作战指导思想,由掘开式工事变为坑道筑城,从而提高了防御能力。

    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

    1952年4月至8月,秦基伟指挥志愿军45师、29师等部队“以阵地为家”。他结合五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及对当面之敌的观察,认为“敌人在雨季之后可能发动一次较大的秋季攻势”。8月28日,秦基伟又对敌军可能发动攻势的4种情况作出进一步分析。10月5日夜,两名投诚敌军称:准备向五圣山发动攻击。此时,有人建议在11日对391高地发起攻击,秦基伟则认为“作战不是赶热闹,必须从自己准备工作成熟的条件决定”,坚持“最快不能早于十二日进入战斗”。后来,实践证明,他的分析是正确的。

    10月14日凌晨3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向五圣山南麓上甘岭一带发动猛烈攻击。当天,秦基伟在日记中写道:“激烈的战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阵地全线展开了”,“但不论敌军的兵力大小,毫无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丢人丢枪,活着来死在钢铁阵地的前面,这就是美帝国主义吹牛所谓‘压力’”,“从拂晓开始进入战斗至午前十二时,我守备部队同大于自己数十倍的敌人进行反复的争夺战,达到大量的杀伤敌人,而自己伤亡过大的情况下转入坑道作战,敌人占领我阵地表面的工事。”“组织了顽强的反击,经五个钟头的肉搏战将敌人全部从阵地上赶出去,杀伤敌人一千九百余人,俘虏美伪军三名、缴各种枪炮百余支,击毁敌战车三辆。”

    15日,美军又以两个团的兵力攻击五圣山前沿阵地。激战至12时许,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美军攻占了志愿军两个连的阵地。在志愿军守备部队同敌人进行30余次的反复争夺之后,因伤亡过大退守坑道。19日,秦基伟在日记中记叙,战斗的紧张激烈和残酷性是朝鲜战场上一年多所没有的情况,“每次夜间恢复阵地之后,由于有生力量的消耗及地面无立足条件,敌人第二天的白天仍然以反击攻占我地面阵地,这样使战斗形成拉锯形势,我守坑道,敌人占住外表阵地,造成交错,而我有生力量消耗较大”。他还在日记里表达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战斗还未结束,我们必须将敌人从我军阵地上赶出去,而敌人垂死挣扎。这就决定了战争的艰苦性、残酷性,我们的决心是不到全部歼灭敌人、恢复阵地不停止战斗”,“敌人越战越弱的情况似很明显,但最后困难的时候,就是我同敌人比赛战胜困难的时候。敌人软,我要硬。敌人硬,我要让他软”。

    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秦基伟作为上甘岭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会经常自我检讨,他曾在日记中写道:“部队经过许多次的动员和打大仗的准备,因而当发现敌人来攻的时候,即过早的投入反冲锋,特别是团指挥员使用部队过大,这是增加伤亡的基本因素。”“再次是炮火较弱弹药供不应求。在连续的作战情况没有充足的弹药和相应的火炮,对付敌人的进攻确是问题。”“如果我们各级指挥上注意战术技术,尤其组织各兵种的协同和准确适时有力,我们的伤亡会大大减少。”

    11月8日,秦基伟总结战时的经验,对以后的作战进行了深刻反思:“从廿余天的战斗中,我们深感在近代战争中应付平常情况的斗争中,还必须有准备应付敌人较大的重点攻势的思想和物质力量,否则很容易陷于被动或供不应求的困难。”“近代战争是打钢铁和人,有了强大的二梯队,有了一定数量的弹药火炮,再在指挥上不犯错误,注意兵力弹药的节省使用,仗就一定保证打得好。”在这天的日记里,他还总结了若干教训:志愿军的“防御正面应当缩短”;“预备兵员的准备及训练问题。这是保证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及不损害部队元气极其重要的工作”;志愿军“必须保持一定的机动弹药数量才能保持随打随补”。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以沉重打击,完全掌握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取得如此重大成果,秦基伟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立即组织部队对战役经过开展研究,总结战斗经验。他认为指挥员的水平提高了,以后再打会比现在打得更好,“当然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敌人失败之后会研究他们失败的教训而改变新的手段”,“这些情况必须引起领导上兢兢业业,加强平时各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政治思想和战术思想的建设更重要”。

    时刻牵挂坑道里的战士

    身经百战的秦基伟目睹过太多的牺牲、经历过太多的艰苦,同时也造就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朴素的革命情怀。10月23日,志愿军134团在反击597.9高地时失利,有一个连的战士全部牺牲。他听闻后,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多么痛苦残酷的战争,我们的战士是多么英勇顽强可爱,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人民的幸福而不惜自己的生命。人民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我想这是千真万确。”除此之外,秦基伟还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敬佩,“我们的勇士们在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在与主力脱离联系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毫不动摇的坚守着坑道……在拂晓的时候坚守597.9坑道的勇士们,从坑道内冲出来捕获三名美国士兵之后,将俘虏带进坑道内继续战斗着,这是多么英雄的事迹,他们将永远为人民歌颂。他们才算是祖国最优秀的卫国者和英雄”。“有了他们在,我们的阵地敌人是不能立足的;有了他们在,我们就有了胜利的保证。他们艰苦的坚守着坑道,更鼓舞着全军指战员的勇气。”

    由于坑道狭窄不方便储存饮用水,战士们只能舔吮坑道壁上渗出的小水珠,甚至以人尿解渴。秦基伟知道后,立刻安排后勤部门从后方紧急采购苹果,虽然采购到了苹果,但很难成筐送入坑道。为此,15军政治部专门下令:凡送入坑道一筐苹果者记二等功!在秦基伟的影响和带动下,15军的领导纷纷用自己的工资、津贴买水果,把温暖传递给坑道里的战士们。

    谦逊面对胜利和荣誉

    1952年10月27日,志愿军15军45师受到通令嘉奖。面对这一荣誉,秦基伟非常清醒,“我们完全懂得胜利的取得,是由于志司、兵团的指导和支援,是无数英雄牺牲换来的,是朝鲜战场形势的有利,是兄弟部队的支援和帮助,是强大炮兵的配合,是我们四十五师顽强艰苦的战斗作风换来的”。虽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他仍然反思了个人指挥上的不足,“而我很明白自己为这个战斗出力并不大,而指挥上存在缺点甚多。战斗并未完全结束,还须更加兢兢业业的努力,艰苦的斗争还在后面”,“我们毫不以此自愉,更不会因此而骄傲。但我们十分热爱荣誉,我们要在已有胜利的基础上继续胜利。今后在指挥上更重视战术的提高,做到更小的牺牲换得更大的胜利”。由于15军的英勇战斗,最终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

    1952年11月初,15军受到志愿军司令部首长的嘉奖电令。秦基伟在日记中写道:“这是多么的光荣。但我们知道战争还未达到最后的胜利。敌人还在攻击,阵地还未全部恢复战斗尚未结束。我们更知道荣誉是无数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是友邻支援上级指导和敌人犯错误。严格检查起来,我们指挥上开始还不够冷静,在战术上还有许多缺点因而使部队代价较大。这些还需要我们提高改进。我们要发扬和巩固荣誉,让敌人再也不敢侵犯我们的阵地。”

    在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后,秦基伟作为上甘岭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总结了7条胜利因素,唯独没有提到指挥。他反复说,胜利是各兄弟部队配合参战的结果,还特别强调“十二军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的”,“十二军部队的参战,保障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没有兄弟部队的伴奏,上甘岭的锣鼓就不会敲得这么动听”。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23日 总第359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