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在隆隆的炮声中亲手连起一道道通信线”

作者:口述人 陈新其 整理人 黄聪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2 星期一

    陈新其,1933年11月2日出生,浙江省磐安县安文镇羊山头村人,立三等功一次。
    我是1951年4月参加志愿军的,县长把我们送到昌文塔后,我们又走了两天一夜到了金华。经过一个月的简单训练,我们坐火车到了安东(今辽宁丹东),过了鸭绿江,又走了6天夜路才到团部。之所以走夜路或者晚上渡江,就是为了避开敌人飞机的轰炸。8月,我们一踏上朝鲜的土地还是被美军的飞机发现了。在漆黑的道路上,我们突然听见一声巨响,天空亮如白昼,那是美军飞机发射的照明弹,紧接着炸弹就在我们周围炸开了花。

    一天晚上,轮到我站岗,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把我冻得直哆嗦,眼泪也不争气地流出来。这一幕恰巧被正在巡夜的营长看到,营长便问:“小鬼,你哭什么,想家了?”我说:“不是想家了,是太冷了。”过了一段时间,营长到我们连选警卫员,一下就选中了我。

    一年后,我向营长提出想要学点别的东西。营长说:“想学什么,营里的岗位随你选。”于是,我选择了电话班。为了能当好通信员,我还专门到团部学习了十几天的普通话。

    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记不清有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枪林弹雨,在隆隆的炮声中亲手连起一道道通信线。我们的生死事小,保障首长的命令能及时传达最重要,因为对于通信员来说,通信畅通高于一切。

    1952年5月的一个晚上,营里有两个连队到河对岸搭桥,与营队失去了联系。营长当即下令,必须在一个小时内通上电话。我接到命令后,马上就和班里的一名战士带上武器及设备出发了。我俩商量后决定,把从美军那里缴获来的电话捆在我身上,200多米长的电话线分量可不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还差三分之一的路程就到对岸了,这时河面水流汹涌起来,我知道时间快到了,如果不能迅速抵达对岸,很可能会被水流冲走。“必须马上赶到对岸!”我对自己说。经过努力,我总算过了河,也顾不得休息,立即开始接电话线,终于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了任务。这时,我才松了口气。因为这次出色完成了任务,我荣获三等功。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30日 总第359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