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人物纵横

“在朝鲜战场上,做饭是件很困难的事”

作者:口述人 刘大兴 整理人 潘一旭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4 星期三

    刘大兴,1930年3月5日出生,浙江省磐安县仁川镇泊公坑村人,立三等功一次。

    1951年,为了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我们村16个人一起报名参加志愿军。当时规定,16岁至30岁之间、家庭成分好的,都可以报名。体检后,我们当中只有两个人合格,我是其中一个。就这样,我当年4月入伍,6月入朝作战,所属部队为606部队坦克1师工兵营工兵连。仁川镇参加志愿军的人,大多数在这个部队,如今还健在的6人中,有5人在坦克师。

    我是工兵连里的炊事员,听起来只是做做饭的,好像很容易,其实不然。在朝鲜战场上,做饭是件很困难的事,有时候和打仗一样危险。那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制空权,敌机整天在我们上空盘旋,到处扔炸弹,他们炸弹很多,看见哪儿冒烟往哪儿扔,就是不想让你安稳地做饭,所以,我们做饭都要在山洞里。可做饭就得砍柴、挑水,就得走出山洞,而走出山洞就会有危险。“联合国军”非常重视控制水源。有一天,我到小河边挑水,被敌机发现,一排重机枪的子弹打下来,差点要了我的命!我丢下扁担、水桶赶紧跑回山洞里。战争是残酷的,人命都悬在头发丝上!

    因为做饭暴露的风险大,所以每个志愿军战士行军时除了带一支枪、100发子弹、被服、日常用品外,还要带3根“鸡肚肠”(“鸡肚肠”是俗称,其实就是干粮袋):一根装着压缩饼干,一根装着炒米,一根装着生米。如果具备做饭条件,我们就用生米做饭,如果不具备条件就吃压缩饼干,饼干吃完了吃炒米。炒米虽然难吃,总还不至于饿肚子。如果连炒米也吃完了,还是没有做饭的条件,大家就只能饿肚子了。那时,饿肚子是常事。

    战争是危险的。一过鸭绿江,我看到伤兵被一车一车地运回来。从鸭绿江出发到三八线附近,要过很多道封锁线。过封锁线时,10多个人一组,每个人至少相隔一丈多远,用力往前冲,每过一道封锁线,相当于迈过一道“生死槛”。在三八线附近西海岸的一次战斗中,敌人的军舰从海里冒上来,连续几排炮打过来,守在海岸线上的300多名志愿军战士在几分钟里全牺牲了。我记得朝鲜有个地方,山上的树全部在战争中被炸光,仅留下一座光秃秃的泥土山,那场面,很惊心。

    1953年6月,我跟随所属部队回到了祖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30日 总第359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