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 > 文库 > 随笔

我的黄河缘

作者:王宗征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4 星期三

    我与黄河的缘分,虽说不深,但毕竟先后两次走近黄河、亲近黄河,“零距离”体验黄河,感受中华母亲河的博大胸襟,被它的神韵所感染,那份黄河缘珍藏在我心中,令我久久回味。

    身居华北海河流域,与黄河相距较远的我,在上小学时就知道黄河是中国的一条母亲河。那时,常听老师讲,黄河的水很浑浊,水中的泥沙日久沉积,在它的下游形成“悬河”,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黄河似乎是一条“泥河”。

    1998年,我第一次见到黄河。那年春天的一天,我乘坐从天津开往山东泰山的火车,在山东境内,途经黄河,透过车窗看到了黄河,仅仅几分钟,便与黄河擦肩而过,但这是我初次领略黄河的风貌,它给我一种朦胧的感觉。我依然觉得,黄河之水黄色而浑浊,头脑中“一碗河水半碗沙”“跳进黄河洗不清”等说法挥之不去。我也从书本中和电视节目中了解到,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疏松的黄土被暴雨和洪水冲刷而下,致使河水裹挟着大量泥沙滚滚东流,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一条河。

    然而,2005年8月上旬,我踏上青藏高原,走进青海省贵德县境,在首次与黄河“零距离”接触中,我对黄河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贵德,我站在黄河岸边,远眺黄河风景,近看黄河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脑海里顿时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真的是黄河吗?”那个问号又很快被映入眼帘的黄河水给冲淡了。只见,这里的黄河水面平阔,水质清澈,丝毫没有什么“泥河”的影子。我怀着好奇心,仔细观察这里的黄河水和两岸的低山丘陵,更加仔细地观察两岸的植被,看到黄河上游贵德段河水的清澈,也感受到贵德黄河两岸生态环境的优良。当时,我还登临雄伟的黄河清大桥,远眺黄河胜景。

    我曾乘坐小型游艇,在河面上畅游,用手触摸河水,直接感触夏末秋初时节黄河水的温度。与我同行之人中,更有勇者,穿上泳衣,系上救生圈,跳入清澈的河水中,在母亲河的怀抱里尽情嬉戏。贵德黄河岸边那块高耸的石碑,上面刻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字样,引人驻足,令人称叹。

    为什么“天下黄河贵德清”?贵德的同志介绍说,贵德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源头下端,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刘家峡守户,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所属的一个县,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黄河从贵德全境穿过,过境长达76.8公里,黄河贵德段不仅河面开阔,而且水流平缓,中华母亲河的温柔静谧、静如处子的“少女时代”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说到“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缘由,既是大自然的禀赋恩赐,贵德河段环山绕水,平川溢绿,川青水秀,平缓的水流对泥沙冲刷力小;又是贵德人民坚持造林绿化、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使然,贵德成为“高原绿洲”和黄河上游的“小江南”,加上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兴建并投入运行的龙羊峡水电站,作为黄河上游一座大型梯级水电站,对于沉淀泥沙、保护水质也起到作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有机结合,促成了“天下黄河贵德清”。

    我再次走近和亲近黄河,则是在青海贵德观赏和感受黄河的10年后。2015年春天,我来到山东省东阿县,本意不是去看黄河,是随家乡的种植大户参观油用牡丹种植,而东阿县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就在黄河河畔,这次机缘使我进一步认识黄河、感受黄河。

    在东阿黄河河畔,成方连片、一望无际的牡丹种植基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正值牡丹花开旺期,油用牡丹多开白花,黄河河畔显得洁白清新,而牡丹种植之灌溉,用的就是黄河水。在这里,我又一次“零距离”观赏黄河,观赏点也比较有名气,是处于黄河岸边的艾山风景区。我们走进与艾山相连的黄河森林公园,一边观赏,一边听东阿的同志介绍,对黄河东阿段有了较多了解。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九曲蜿蜒,穿过黄土高原,一路流到东阿县境,宽宽的河床竟在艾山脚下陡然变窄了。艾山的对面为外山,两山之间形成天然卡口。这个卡口进入我的视野,只见急速的黄河水蜂拥而来,挤在狭窄的河床内,咆哮、怒吼、奔腾,形成一个不是壶口胜似壶口的壮美景观。

    这里也是黄河下游最窄处,艾山卡口的滚滚黄流澎湃汹涌,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激流,不由得感到有些心悸,也不由得联想到青海贵德县境内的黄河,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贵德黄河与东阿黄河竟有如此大的差异,这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华母亲河的神秘。

    东阿艾山黄河卡口,让我再次领略黄河的壮观与神奇,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我似乎感到,这才是我更想看到的黄河,虽然水流湍急、洒脱不羁、泥沙混杂、水质浑浊,但是大气包容、奔腾不息、源远流长,它滋润着黄河两岸,东阿的牡丹花在生机盎然的春天竞相绽放,犹如向中华母亲河献上一簇簇鲜花,这里成为牡丹花海,我心中的黄河变得更加气势磅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2日 总第359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